今天是: 六安市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欢迎您!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企业新闻
企业风采
企业荣誉
领导视察
培训现场
企业成果
推荐品种
农业新闻
菌类种植
市场分析
供求信息
畜禽养殖
水产养殖
家庭农场
致富之路
太空种苗
农药成果
技术中心
推荐技术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食用菌免费培训

  • 免费传授三十多种食用菌高产栽培、固体菌种及液体菌种制作技术、免灭菌生料高产栽培技术……详情>>

北冬虫夏草加盟

  • 免费传授北冬虫夏草高产栽培、液体菌种专利制作技术、现场操作,提供高产秘方及产品回收……详情>>

石斛组培种植技术加盟

  • 石斛具有植物软黄金之称,免费传授霍山米斛等多种石斛的组培快速育苗及高产种植技术,产品回收……详情>>

金线莲育苗种植加盟

  • 金线莲有抗癌等功效,市场好,免费传授台湾,福建等多种金线莲的组培快速育苗及高产种植技术……详情>>

无土瓜果菜种植培训

  • 全无土种植技术原料广,具有投资少,技术容易掌握,高产稳产等优点,可以种植出高品质的食品……详情>>

天麻栽培技术培训

  • 天麻是名贵药材,市场好,栽培效益好,金土地提供最先进的天麻种繁育,高产栽培,产品回收等……详情>>

全日光育苗技术培训

  • 全日光育苗又名非试管快繁育苗,投资少、技术容易掌握,适宜各种瓜果及花卉苗木的快速繁育……详情>>

台湾长桑葚种植技术培训

  • 桑葚又名果桑,是有开发前景的浆果品种,金土地提供二十多个品种的高产种植,果桑酒酿造技术……详情>>

桑黄栽培技术培训

  • 桑黄是目前发现能够直接杀死癌细胞的药用菌,市场前景看好,传授桑黄专利技术及回收产品……详情>>

供应太空种苗

  • 金土地是我国较早从事太空育种单位之一,拥有太空新品种一百多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十八个……详情>>

坐果灵(果宝520)

  • 果宝系列坐果药具有100%坐果,不受温度及浓度限制,无畸形果发生,节省大量人工,提高效益……详情>>

高效杀菌王

  • 高效杀菌王该产品是金土地研究成功的杀菌新药,所有瓜、果、蔬菜在百分百发病情况下喷一次即可……详情>>
 
 菌类种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种植养殖 > 菌类种植    
食用菌培训教材 一
编辑:jtdnyw 作者:本站 六安市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

一、食用菌的栽培价值 1
二、种菌致富的有利因素 1
三、食用菌对环境条件要求 2
四、食用菌生产的基本设备 3
五、食用菌生产基本技术 4
六: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6
七:菌种的脱毒生产技术 11
八:液体菌种的生产技术 14
九:食用菌的快速培养技术 20
十:食用菌发酵剂(生物灭菌技术) 22
十一:香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 23
十二:双孢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问答 24
十三:平菇-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28
十四:长稻草栽培平菇高产新技术 43
十五:袋料栽培黑木耳速生高产新技术 44
十六: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 45
十七:袋料银耳栽培高产新技术 47
十八: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48
十九:北冬虫夏草的栽培技术 50


食用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食用菌是集“天然、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秀绿色食品;又是利用秸杆、净化环境、投资少、见效快,少用耕地,立体栽培,高效生产的生态工程;而且消费量大,国内外市场广阔,是21世纪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产业。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县食用菌生产,让有志发展食用菌事业的城乡专业户和农技员能尽快地掌握这门实用技术,依靠科技走勤劳致富之路,特编写这份简要资料,供初学者参考。
一、食用菌的栽培价值
    食用菌是指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如磨菇、香菇、草菇、平菇、木耳、灵芝、猴头等,它们与植物不同,没有叶绿素,不能利用光合作用形成营养物质,而是靠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我国已知食用菌不少于850种,能够人工栽培超过60种,有生产规模的有20多种。
 1、营养价值: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誉为“山珍”。一般含蛋白质(鲜菇)4%左右,比蔬菜、水果的含量高4-12倍。一斤干菇蛋白质含量20-25%,相当于2斤瘦肉,3斤鸡蛋,12斤牛奶的含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都很丰富。
2、药用价值:
食用菌中含甾类、三萜类、有锗和多糖体对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和胆固醇、抗病毒、延年益寿、抗衰老都有显著效果,是一种保健食品。
 3、生态价值:
 食用菌能直接利用农作物秸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转化为人类可食用菌的蛋白质。全世界每年可生产2000亿吨有物,但只有1%的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绝大多数都是纤维、木质素等,如果利用食用菌来转化,可以支持10倍以上人口的生存,而且减少污染,促进生态平衡,是二维农业(植物、动物)向三维农业(动物、植物、微生物)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种菌致富的有利因素
 据有关部门统计:1986年我国食用菌年总产58.5万吨;1994年为264.09万吨;2000年超过450万吨,预计到2010年发展到600万吨以上,成为世界强国,这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1、原料多,成本低,投资少。稻草、木屑、玉米芯、豆秸、棉子壳等秸秆,以及麦麸、米糠、畜禽粪,都是长菇的优质原料,所需器材罐瓶,塑料袋等也很平常;场地要求不严,空余房屋、大棚、树林、家前屋后都可发展;一般说二、三百元就可上马,一两千元就可办一个象样的菇房。
 2、生产周期短,见效快。长菇与栽培其他作物和养殖相比,见效快。从播种到采菇,草菇只需10-12天;平菇25天;金针菇30天;猴头菇40天;香菇60-70天;在生产中可根据各品种对温度的不同需求,搭配利用,四季长菇,月月销售,经济效益更好。
 3、操作简便,劳力不强,技术易学。长菇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项目。只要认真、细心、严格,经过5-7天实际操作训练,均可学会1-2种菇的制种栽培技术。
 4、产量高,效益好,易销售。一般说每公斤原料可产鲜菇1.5-2.5公斤,其中草菇产量低,平菇产量高。若一个家庭年投料5000公斤,一般产菇7000公斤以上,年收入1.5-2万元,这是通常的情况。至于长什么菇-赚钱,必须根据生产季节、自然资源、消费习惯、市场行情和技术能力而定,有一个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一般说长菇效益为1:1.5-2.5。
三、食用菌对环境条件要求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是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线、酸碱度等因素。
    1、营养:一般有腐生、共生、兼性寄生三种类型。
①腐生类型:分解枯草枯木获取营养,如草菇、平菇、香菇等。
②共生类型:必须在活的树木上生长,如松口蘑、牛肝菌。
 ③兼性寄生类型:如蜜环菌,既能在枯木上生长,又能侵入到天麻中生长。
    营养物质主要是:碳原:纤维、木质素、淀粉、糖等,在酸的作用下分解供食用菌吸收。
氮 原:来源于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硝酸盐等。
无机盐:其中以磷、钾、镁元素-重要。
    2、温度:食用菌一生对温度分三个阶段要求:
    ①菌丝体生长阶段,绝大多数的食用菌菌丝体生长范围是5-33℃,适温为20-25℃,一般菌丝体不耐高温,但草菇在40度生长良好。
    ②子实体分化阶段:一般比菌丝体低一些。
  分为低温型:-适温度18度以下,如平菇、香菇等;秋季、冬季、初春出菇。中温型:-适温度20-24度,如鸡腿菇、银耳等,多在春秋出菇。高温型:-适温度24度以上,如草菇、高温平菇多在夏季生产。
    ③子实体发育阶段:比菌丝体要高些,但比分化阶段要低些。
    3、水分:培养料含水量十分重要,栽培过程中,空气湿度也很关键。
培养料含水量一般为60%左右,空气湿度一般为85-95%。
     4、空气:食用菌属好气性真菌,一定要满足通气条件。
     5、光线:一般都在遮光条件下栽培,发菌需黑暗条件,子实体发育需散射光,否则出现畸型菇。
     6、酸碱度:(PH值)
     绝大多数食用菌喜酸性环境,菌丝生长PH值-适为5-5.5,大于8则受到影响。由于灭菌和料易酸化的关系,配料时,培养基应略高于菌丝需要值。
 四、食用菌生产的基本设备 
     食用菌生产包括制种和栽培。制种设备较多,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直至系列化、现代化生产,有一个发展过程;栽培需场所和菇房,也有一个规模和规程,都需要逐步投资和发展。
     1、灭菌锅:有高压灭菌锅和常压灭菌灶两种。高压灭菌在1.1公斤/厘米2压力下灭菌30分钟,可杀死斜面试管中的杂菌;在1.5公斤/厘米2压力下灭菌1小时,可杀死蘑菇瓶中棉子壳、木屑等培养料中杂菌。有条件可购置手提式医用消毒锅,一次可消毒50-60支试管或10只蘑菇瓶。常压灭菌灶:是用砖块水泥制成,蒸锅上放消毒物,只需把水烧开并保持6-8小时;停火后再焖1-2小时;一般做为生产种消毒使用。
目前简易消毒有采用蒸笼间隙消毒,把水烧开并保持1-1.5小时,停火降温30分钟,再用大火烧开并保持1-1.5小时,消毒即可完成。微波炉消毒可用中高档,开10分钟时间消毒就可完成,也可采取间隙消毒法。
 2、接种箱:一切菌种转接、分离、扩繁都需在接种箱中进行;要求封闭严密,便于操作。一般简易接种箱高50厘米,宽47厘米,长82厘米;在长的一侧上方安装一块30×32厘米玻璃,以便观察,下方留两个直径为14厘米的洞口,洞口上装33厘米长的布袖套,袖口用松紧带扎牢。箱内装灯,有条件再装一支紫外线灯。现在大面积生产上常采用开放式接种,这就需要购置一台接种器,在无菌风区域内接种。
     3、恒温箱:有专制的,也有土制地,土制的木箱可用双层板,内填木屑保温,箱内装几种规格灯泡,进行调节。现在也有用烘箱进行改制,一般保温效果也很好。
 4、培养室:要求干燥、清洁、通风、有散射光,菌种入室前要消毒,室内应备有多层培养架,也需加温炉,铁皮管导出室外,以便排气。夏季要有风扇,便于降温。
 5、制种用具
    天平: 500克的普通天平
    量杯: 用来计量水的体积有500、1000毫升两种
    试管:一般采用20×200毫米规格
    小漏斗:
    菌种瓶:
    菌种袋:耐高温的聚内烯薄膜,规格另种
    酒精灯:
    接种刀、铲、针、镊子、棉花、纱布等。
  6、消毒药物:甲醛:用于空间熏蒸消毒,每立方米需2毫升
 高锰酸钾:配成0.1%溶液,用于材料表面消毒,也可5克高锰酸钾加10毫升甲醛混合熏蒸消毒。
 新洁尔灭、漂白粉、多菌灵、石灰等都是常备消毒物品。
  7、菇棚建设:
  菇棚的建设,基本要求能遮阳,保持棚内三分阳,七分阴,只能散射光,不能直射阳光;其次能通风换气,有出气孔,同是能保温保湿,便于操作管理和采收。主要形式有:
  1、塑料小地棚:拱园形塑料小地棚一般宽1.0-1.5米,应根据菇床宽度来定。棚架用细竹竿或毛竹片,相互间距为0.3-0.6米,其上覆盖薄膜,小地棚有很好的增温保湿作用,是室外简易菇棚的一种。
  2、半地坑式大棚:半地坑式大棚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设计的较为适用的大棚,主要结构和特点是:⑴东西或南北走向都可以,一般长50米,宽6米,中间两肋用竹竿撑起,上用竹或竹片弓成弧形。⑵四周用土垛墙,棚内地面下挖30公分左右,四周围墙高50公分左右,中间起脊棚高2米左右。⑶用铁丝加固骨架,上盖农膜,四周用土压实,上盖稻草遮阴。这种棚造价低廉,保温保湿,散射光均匀,通风性能良好,操作也方便。
  3、日光温室:这是一种利用日光作为能源的温室,其保温性能好,一般比外界高10℃以上,且温差变幅也不大,它的后墙有土墙或双层砖砌成,前面由支柱、横梁等构成,棚面复盖薄膜和草帘,后墙要留通风口。
 此外还有钢架大棚,栽培面积大、增温快,但必需要加层遮阳网,冬季还要覆盖草帘,才能保温。
五、食用菌生产基本技术
(一)三级菌种的培育
   用于生产的菌种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母种(一级试管种)的培养扩凡——原种(二级广口瓶种)的生产——栽培种(三级菌袋种)的生产。
  1、母种的培养:从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得到的纯菌种,在生产上叫母种。培养母种时,应根据不同食用菌菌丝所必须的生长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⑴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⑵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培养基)。
  配制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称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钟左右;用纱布过沪去渣,在汁液中加20克琼脂和25克白糖,加热溶化,再补足水分至1000毫升,煮沸后趁热分装试管。后经高压消毒,成斜面培养基,接种培养,成母种。
  2、原种和栽培种的生产:将试管中培养好的母种分割成4-6块,移接到棉籽壳、木屑或粪草等广口瓶培养基中,经过恒温培养得到的菌种叫原种。把原种转接到同一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育,用于生产上的菌种为栽培种。一般一支母种试管接5瓶原种,一瓶原种接成10袋生产种。原种和栽培种在培养期间,要掌握温度、湿度,还要经常检查,注意透气,防止阳光直射,防止杂菌污染。
    原种麦粒培养基:麦粒1000克
    石膏 2克
    碳酸钙 5克
    水 1500毫升
    先把小麦粒浸3-5小时,加热煮沸15分钟,麦粒发亮不烂,过沪晾干,拌石膏碳酸钙。
    熟料栽培种培养基:棉子壳 50%
    木屑 30%
    麸皮 18%
    石膏 1%
    糖 1%
(二)四季育菇的季节安排
 要根据不同菇类品种对温度的要求,结合本地气候状况,选择安排制种期、播种期,以求得-佳的出菇期,获得更高产量。
 根据不同食用菌在子实体分化阶段对温度的反映,可将它们分为三大类型。
 1、低温型:子 实体分化-高温度24℃以下,-适温度在20℃以下,如平菇、蘑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菇等。一般都在9月制生产种,10月份播种,秋、冬、春三季生产、出菇。
 2、中温型:子实体分化-高温度在28℃以下,-适温度在22-24℃,如木耳、银耳、鸡腿菇(中温偏低)等。一般在8月中旬制种,9月中下旬播种,秋季生产出菇,也可春季生产。
 3、高温型:子实体分化-高温度在30℃以上,-适温度在24℃以上,以草菇为代表,大肥菇(高温蘑菇),鲍鱼菇(高温平菇、台湾平菇)。一般在5-6月制生产种,7-9月生产出菇。
(三)培养料的调制原则
 培养料的配方是指在制作培养基时采用主要原料和辅料的种类及其数量的配比,要根据不同菇种要求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而定。一个较合理、科学的配方必须具备营养性、透气性、持水性三个条件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使菌种发菌快,菌丝旺盛,产量高,品质好。
 ⑴营养性:食用菌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需要大量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在一般情况下,碳源的吸收利用率为25%,碳源不足,菌丝容易早衰。氮源不足菌丝生长弱、且又缓慢、氮源过量,菌丝过旺、不利积累代谢产物。一般食用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左右为好;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以40:1左右为好。调节补充碳源辅料主要是糖分,补充氮源的辅料主要是麸皮、豆饼、米糠、二铵、尿素。
⑵透气性:若在配方中加入质地细密、透气性差的原料多,菌丝体在生长阶段就会积累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会抑制生长,甚至死亡,透气性好的培养基,菌丝旺盛、子实体壮实。
⑶持水性:保持水分较好的原料,能够充分满足菌丝及子实体对水分的需求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减少喷水和保持培养料内的营养成份。否则出现菌丝体或子实体因没有及时补充水源而干枯,停止生长发育。持水性能较好的培养基原料有麦秸、玉米等。作物秸杆的营养与棉子壳相比,没有棉子壳好,所以要尽量配置复合培养基(几种秸杆混合配制)尽量不使用单一秸秆,以防止营养缺乏或者单一。豆秸、玉米心混合丰富、透气好,但持水性差;豆秸营养丰富,处理好透气性差,持水性好;麦秸、稻草营养一般,但透气性好,持水性差,木屑富含碳素,持水性好,透气性差,在配制时,既要充分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又要考虑几种原料,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组合配比,这样配制出的混合培养基具有营养丰富、透气性强、持水性好,能够充分满足菌丝体的子实体生长发育。
(四)食用菌生产减少染菌污染的措施
发展食用菌生产控制杂菌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谓杂菌就是指在培养基上生长的、非特定培养的食用菌之外的一切抑制或防碍食用菌正常生长的微生物,统称为杂菌。一般减少杂菌污染主要措施:
1、成团、结块的培养料要打碎、培养料要先发酵或石灰水处理。
 2、母种、原种培养棉塞不能吸湿污染,松紧要适中,过松易进杂菌。
3、高压灭菌要注意要压力、温度、时间关系。要掌握好二次排气,母种试管灭菌不低于半小时,原种不少于1小时。常压灭菌达计时温度后不少于10小时。
4、接种时一定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不能减少程序,尽可能减少污染源。
5、培养室要通风干燥、及时消毒。
6、防止杂菌污染应贯彻预防为主,药物为辅的方针,才能减少污染,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品质,保障食用者的安全和健康。
7、常见的杂菌:高温季节常见链孢霉(红色面包霉),绿色木霉,初期为白色,后变绿色,根霉初为白色,后变灰白色到黑色;青霉菌丝呈扫帚状,还有曲霉、毛霉和鬼伞类杂菌。防止的根本办法在于每个环节严格操作,发病后及时发现,采取措施,防止扩散传播为害,
六: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前 言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菌种的质量,从而影响食用菌产品的质量。我国食用菌菌种生产采用母种、原种、栽培种的三级繁育程序。为了实现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化,确保菌种质量,维护菌种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霞、贾身茂、王南、左雪梅、申进文.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食用菌各级菌种生产的生产场地、厂房设置和布局、设备设施、使用品种、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贮存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各级食用菌苗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89.28---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 93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19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品种strain
经各种方法分离、诱变、杂交、筛选而选育出来具特异性、均一(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具有同一个祖先的群体。也常称作菌株或品系。
3.2菌种pure cu]ture
经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殂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苗丝纯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乳栽培种。
3.3母种 stock culture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以玻璃试管为培养容器和单位,也称一级种、试管种。
3.4原种pre-culture spawn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常以玻璃菌种瓶或塑科菌种瓶或15 cm×28 cm聚塑料袋为容器.
3.5栽培种spawn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虐的苗丝体纯培养物。常以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为容器.栽培种只能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3.6 种木wood-pieces
木塞种用的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木质颗粒,也称种粒。
3.7 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
以富含木质纤维素或淀粉类天然默源物质为主要原;抖,填加适量白勺有氮源朽无机盐类,具一定水分含量的培养基。常用的主要原料有;木屑、棉籽壳、秸秆、麦粒、谷粒、玉米粒等,常用的有氮源有麦麸、米糠等,常用的无机盐类有硫骏钙、硫兹镁、磷酸二氢钾等。固体培养基包括以阔叶树木屑为主要原料的木屑培养基、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的草料培养基、以禾谷类种子为主要原料的谷粒培养基、以腐热料为原料的粪草培养基,以种木为主要原料的木塞培养基。
3.8 种性 characters of strain
食用菌的品种:痔性,是鉴别食用聾菌种或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包括对温度、湿度、酸碱度、光线和氧气的要求,抗逆性、丰产性、出菇迟早、出菇潮数、栽培周期、商品质量及栽培习性等农艺性状.
4.技术要求
4.1 技术人员 菌种厂应有与菌种生产所需的相应专业技术人员.
4.2 场地选择
4.2.1基本要求 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水畅通,交通便利。
4.2.2 环境卫生要求
至少300m之内无禽畜舍,无垃圾(粪便)场,无污水和其他污染源(如大量扬尘的水泥厂、砖瓦厂、石灰厂、木材加工厂等)。
4.3 厂房设置和布局
4.3.1 厂房设置和建造
有各自隔离的摊硒场、原材料库、配料分装室(场)、灭菌室、冷却室、按种室、培养室、贮存宣、菌种检验室等。厂房建造从结构和功能上满足食用菌菌种生产的基本需要。
4.3.1.1 摊晒场 .
要求平坦高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空旷宽阔。远离火源.
4.3.1.2 原材料库 要求高燥、通风良好,防雨,远离火源。
4.3.1.3 配料分装室(场) .
要求水电方便,空间充足。如安排在室外,应有天棚,防雨防晒.
4.3.1.4 灭菌室
要求水电安全方便,通风良好,空间充足,散热畅通。
4.3.1.5 冷却室 洁净、防尘、易散热。
4.3.1.6 接种室
要设缓冲间,防尘换气性能良好,内壁和屋顶光滑,经常清洗和消毒。做到空气洁净.
4.3.1.7 培养室和贮存室
内壁和屋顶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培养室和贮存室墙壁要加厚,利于控温.
4.3.1.8 菌种检验室 水电方便,利于装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仪器.
4.3.2布局 应按菌种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布局。
4.4 设备设施
4.4.1 基本设备 磅秤、天平、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锅、净化工作台、接种箱、凋温设备、除湿机、培养架、恒温箱、冰箱、显微镜等及常规用具,产量大的菌种厂还应配备搅拌机、装瓶装袋机.高压灭菌锅应使用经有关部门检验的安全合格产品。
4.4.2 基本设施
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等各环节的设施规模要配套。冷却室、按种室、培养室和贮存室都要有调温设施。
4.5 使用品种
4.5.1 品种
应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并且清楚种性。不应使用来源和种性不清的菌种和生产性状未经系统试验验证的组织分离物作种源生产菌种。并从具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4.5.2 移植扩大
母种仅用于移植扩大原种,一支母种移植扩大原种不应超过6瓶(袋);一瓶原种移植扩大栽培种不应超过50瓶(袋)。
4.6 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成品
4.7 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4.7.1 容器
4.7.1.1 母种
使用玻璃试管和棉塞,试管18 mm×180 mm.1或20mm×200mm,棉主要使用梳棉,不应使用脱脂棉。
 4.7.1.2 原种
使用650 mL-750 ml,耐126℃高温的五色或近五色的玻璃茵种瓶,或850 ml耐126℃高温白色半透明符合GB 9687卫生规定的塑料菌种瓶,或15cm×28cm耐126℃高温符合GB 9688卫生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类容器部应使用棉塞,棉塞应符合4.7.1.1规定;也可用能满足滤菌和透气要求的无棉塑料盖代替棉塞。
4.7.1.3 栽培种
使用符合4.7.1.2规定的容器,也可使用≤17 cm×35 cm耐126℃高溫符合GB 9688卫生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类容器都应使用棉塞或无棉塑料盖,并符合4.7.1.2规定。
4.7.2 培养原料
4.7.2.1 化学试剂类
这类原料如硫酸镁、矿酸二氢钾等,要使用化学纯级试剂。
4.7.2.2 生物制剂和天然材料类
生物制剂如酵母粉和蛋白胨,天然材料如木屑、棉籽壳、麦麸等,要求新鲜、无虫、无螨、无霉、洁净;干燥。
4.7.3培养基配方
4.7.3.1 母种培养基 一般使用附录A中第A.1章规定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或第A.2章规定的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CPDA),特殊种类需加入其生长所需特殊物质,如酵母粉、蛋白胨、麦芽汁、麦芽糖等,但不应过富。严格掌握PH值。
4.7.3.2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和所生产品种的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严格掌握含水量和PH值。
4.7.4 分装
母种培养基的分装量掌握在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灭菌后摆放成的斜面顶端距试管口不少于50mm,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装至距瓶(袋)口不少于60 mm,灭菌后不少于45 mm。棉塞大小松紧要适度。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松紧度要一致。
4.7.5 灭菌
母种的培养基配制分装后应立即灭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配制后应在4 h内进锅灭菌。母种培养基灭菌0.11 Mpa—0.12 Mpa,30min,木屑培养基和草料培养基灭菌0.12 MPa,1.5 h或0.14 MPa—0.15 MPa,1h,谷粒培养基、粪草培养基和木塞培养基灭菌0.14 MPa—0.15 MPa,2.5 h。装容量较大时,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灭菌完毕后,应自然降压,不应强制降压.常压灭菌时,在2 h之内使灭菌室温度达到100℃,保持100℃8 h—lO h。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谷粒培养基、粪草培弃基和木塞培养基,应高压灭菌,不应常压灭菌。灭菌时应防止棉塞被冷凝水打湿。
4.7.6 灭菌效果的检查
母种培养基置于28℃恒温培养,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经无菌操作接种于GB 4789.28--1994中  4.8规定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28℃恒温培养,48 h后检查,无微生物长出的为灭菌合格。
4.7.7 冷却
冷却室使用前要进行清洁和除尘处理。地面铺消毒过的塑料薄膜后,将灭菌后的原种瓶(袋)或栽培种瓶(袋)放置在冷却室中冷却到料温降至适宜温度。
4.7.8 接种
4.7.8.1 接种室(箱)的基本处理程序
清洁→搬入接种物和被接种物→接种室(箱)的消毒处理。
4.7.8.2 接种室(箱)的消毒方法
用药物消毒并用紫外灯照射.
4.7.8.3 净化工作台的消毒处理方法
先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进行表面擦拭消毒,然后预净20min.
4.7.8.4 接种操作:在无菌室(箱)或净化工作台上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完成后及时贴好标签。
4.7.8.5 接种室(箱)后处理
接种室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理清洁,排除废气清除废物,台面要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擦试消毒。
4.7.9培养室处理:在使用培养室的前两天,采用药物消毒。
4.7.10培养条件
根据培养物的不同生长要求,给予其适宜的培养温度(多在22℃--28℃),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以下,通风,避光。
4.7.11培养期的检查
各级菌种培养期间应定期检查,及时拣出不合格菌种.
4.7.12入库 完成培养的菌种要及时登记入库。
4.7.13记录 生产各环节应详细记录。
4.7.14 留样
各级菌种都应留样备查,留样的数量应以每个批号母种3—5支,原种和栽培种5—7瓶(袋),于4℃--6℃下贮存,贮存至使用者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该批菌种出第一潮菇(耳)。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母种常用培养甚及其配方
A.1 F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200 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自然。
A.2 CPDA培养基(综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200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o.5g,琼脂20g,水1000 mL,pH值自然。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原种和栽培种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适用种类
B.1 以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
见B.1.1、B.1.2、B.1.3,适用于香菇、黑木耳、毛木耳、平菇、金计菇、滑菇、鸡腿菇、真姬菇等多数木腐菌类。
B.1.1 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58%士2%。
B.1.2 阔叶树木屑63%,棉籽壳15%,麸皮20%,糖l%,石膏l%,含水量58%土2%。 B.1.3 阔叶树木屑63%,玉米芯粉15%,麸皮20%,糖l%,石膏1%,含水量58%土2%
B.2 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基
见B.2.1、B.2.2、B.2.3、B.2.4,适用于黑木耳、毛木耳、金针菇、滑菇、真姬菇、杨树菇、鸡腿菇、侧耳属等多数木腐菌类.
B.2.1 棉籽壳99%,石膏l%,含水量60%土2%。
B.2.2 棉籽壳84%一89%,麦麸l0一15%,石膏1%,含水量60士2%。
B.2.3 棉籽壳54一69%,玉米芯20%一30%,麦麸lO—15%,石膏1%,含水量60土2%。
B.2.4 棉籽壳54%一69%,阔叶树木屑20--30%,麦麸10—15%,石膏1%,含水量60%士2%。
B.3 以棉籽壳或稻草为主的培养基
见B3.1、B3.2、B.3.3适用于草菇。
B.3.1 棉籽壳99%,石灰1%,含水量68土2%。
B.3.2 棉籽壳84—89%,麦麸10—15%,石灰1%,含水量68土2%。
B.3.3 棉籽壳44%,碎稻草40%,麦麸15%,石灰1%,含水量68土2%。
B.4 腐熟料培养基
适用于双孢蘑菇、大肥菇、姬松茸等蘑菇属的种类。
B.4.1 腐熟麦秸或稻草(干)77%,腐熟牛粪粉(干)20%,石膏粉1%,碳酸钙2%,含水量62土1%,PH7.5。
B.4.2 腐熟棉籽壳(干)97%,石膏粉1%,碳酸钙2%,含水量55土1%,PH7.5。
B.5 谷粒培养基
小麦、谷子、玉米或高梁97一98%,石膏2一3%,含水量50±1%,适用于双孢蘑菇、大肥菇、姬松茸等蘑菇属的种类,也可用于侧耳属各种和金针菇的原种。
B.6 以种木为主料的培养基
阔叶木种木70--75%,附录B.l.l配方的培养基25%一30%.
七:菌种的脱毒生产技术
(1)脱毒菌种的应用优势及前景
所谓脱毒,原意是指采用技术手段或措施,将种苗自身携带的病毒、病菌分离出使菌种纯化。但在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技术研究中,我们在遵偱脱毒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培养基质,有意创造高温、低温以及一系列的不适条件等若干技术手段,迫使菌种的菌丝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生长,借以恢复其“野性”,同时提高了菌种的抗逆性,大大增强了菌种的抗病性能,脱毒菌种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菌种恢复了原有的生物特性。近几年来不断有菇农反应,“原来种的挺好的品种现在不行了,发病多了,产量太低了”,或者“买的是黑色品种,种出来成了白的”等等。笔者认为,菌种自身携带的病毒、病菌是重要原因之一。将该菌种进行脱毒处理后,即可恢复原有生物特性:黑色的就是黑色,白色的又还原为白色,是什么温度型就是什么温度型,是什么性状就是什么性状,与刚刚培育处来的菌种(种源)特性完全相符。
菌种自身适应性、抗逆性大大增强。由于在脱毒操作过程中采用了若干技术手段,比如培养基质的富养贫瘠不断交替,培养培养温度的高低变换等,使菌株在恢复其“野性”基础上,增强了对基质的分解能力、转换能力,对高温条件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低温条件的抵抗能力等,故而在生产应用中表出脱毒后的高抗性。以“黑平119”为例,尽管该菌株可在2℃~32℃条件下出菇,但经连续生产后,当气温达到30℃时即表现出菌盖薄、小、脆以及产量极低的不理想状况,严重时25℃下难以出菇。经脱毒处理后,      其在33℃高温条件下仍能产出色深朵大、菌盖较厚的鲜菇,产量较未脱毒的菌种高出80%以上。                         
由于抗性的提高,栽培发病率大大下降。多年来,食用菌栽培生产中的病害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个别菇农曾连续数年来只能收获第一潮菇,此后菌袋便不在出菇,或者第二潮菇变黄、萎缩、死亡。据调研分析,近年发生的病害多为褐斑病、皇腐病等,但在脱毒菌种的应用生产中至今未发现有上述病害发生。
由于使用脱毒菌种,生产中的病害发生率下降,除可相应提高产菇数量外,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从而降低费用。食用菌产品品质的提高,意味着价位水平相应提高,使菇农及经营者收入增加。此外,由于病害发生率下降,污染废料减少、药物使用减少,对栽培环境乃至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和应用效益,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面对国际市场,食用菌产品要上档次,要提高质量水平,应用和推广菌种脱毒技术是有效的捷径,既符合国际性食品的绿色潮流,也符合广大菇农朋友的利益和要求。
(2)菌种脱毒技术
脱毒菌种生产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投资不多,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将食用菌尖端生长点进行脱毒,效果理想。具体的脱毒方法如下。
使用规格为90毫米或110毫米的培养皿,或者规格为25毫米x200毫米的大型试管。
 先按常规制备母种培养基,装入三角瓶,用棉塞封口,加牛皮纸包封,同时将培养皿洗净后用牛皮纸包好。二者同时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器内压力为零时,取出灭菌物,放入接种箱。打开牛皮纸包封,一手持培养皿,一手持三角瓶,利用手指调控使培养皿上盖开启约1-2厘米,倒入培养基液体10-20毫升,盖严。将培养皿平置,冷却后成一光滑平面,所称“平板”。
平板”冷却至30℃一下时,接入待脱毒菌种。接入方法:挑取米粒大小的一块种源,接入“平板”
边缘。接种后置于规定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当菌丝萌发至2厘米时,用尖刀接种工具切取菌丝尖1毫米左右,接入新制“平板”上。此为一次脱毒,根据情况一般连续脱毒5-10次基本可以脱去菌株所带的病毒。脱毒次数越多,脱毒效果就越有保证。
(3)制作扩大脱毒母种培养基的简易方法
 菇农在制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时,一般要用到琼脂。但琼脂价格较高,有些地区还买不到,而且用琼脂来固化培养基,工序也较烦琐。为此,笔者为大家介绍集中简易母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绿豆粉培养基。将新鲜、干燥、无毒变的绿豆粉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煮沸,调成糊状,装入试管,装入量为试管容量的1/4-1/3,然后塞好棉塞,在15磅的压力下灭菌45分钟,取出后趁热摇散备用。
麦粒培养基。将小麦粒用温水泡2小时,捞出放入竹筛,每4小时淋浇1次清水。经约24小时,当麦粒萌发出0.50厘米长的小芽时,放入锅内煮透(煮沸半小时)取出沥干,均匀拌入1%的石膏粉,在装如试管,装入量为试管的1/3-1/2,塞好棉塞,在15磅压力下灭菌45分钟,取出后趁热摇散备用。
大米饭培养基。将大米除杂后淘洗干净,加入1%的糖,按常规煮成米饭。选用硬度大的饭粒,均匀拌入1%的米糠或干马粪,将米饭搓成粒状,在装入试管中,装入量为试管的1/3-1/2,塞好棉花,在15磅压力下灭菌45分钟。
玉米粒培养基。将玉米粒粉碎(或切碎)成绿豆大小,用水泡透,捞出沥干水分,拌入1%的碳酸钙粉晾散后装入试管,装入量为试管的1/3-1/2,塞好棉塞,在15磅压力下灭菌45分钟,取出后趁热摇散备用。
如果没有高压灭菌锅,可用家用高压锅蒸2小时或用普通锅蒸6小时灭菌,效果也很好。以上几种培养基适合做蘑菇、凤尾菇、平菇母种的培养基。
(4)食用菌灭菌新方法
取旧汽油桶一个(里面的残留要清洗干净),先用砖砌一个比桶高10厘米、比桶径宽10厘米的炉台,用10根16毫米粗、30厘米长的钢筋作为炉条,一侧留鼓风机风道。在桶壁的靠桶盖处焊1根钢管并装上阀门,以便加水和排污;在桶壁的另一面靠桶底处焊2根分管(上接黑胶管)排气;在桶盖的一侧上下各焊一根4厘米长的细钢管L形),中间接一根透明的塑料管作为水位计,然后将油桶卧放在炉台上。放置时注意桶盖向前,桶底向后,前低后高。靠桶底砌烟窗,尽量利用余热;两侧砌炉壁,以包住下半个油桶。这样一个简单的蒸汽发生器就成功了。
在灶台的一侧铺一块水泥地或铺2层薄膜(面积因料而定,上面铺砖或木料然后堆料,排气管放在料堆下面,盖上3-4层薄膜,四周用砖压好,然后开始烧火通气。通气时间为6-8小时,此后将料堆再闷一夜,然后接种。这样的炉灶做好能在菇棚里也砌一个,冬季只需将油桶搬到搬到棚里即可用蒸汽加温,一炉多用,生产任务紧时也可在炉台的另一侧在装一堆料,两堆料轮流灭菌,既省煤又省工省时,比土蒸锅方便、经济实用。
(5)如何防止食用菌菌种退化
 菌种退化会误导菌丝体生长缓慢,对环境、杂菌等的抵抗力变弱,子实体形成期提前或推后,出菇潮次不明显等现象。引起菌种退化的原因很多,其中菌种不纯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原因,另外温度过高、不同菌株的混合栽培等都会引起菌种退化。
 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有:保证菌种的纯培养,注意不要用杂菌污染的菌种,不要近距离相连接培养基;严格控制菌种传代次数,减少机械损伤,保证菌种活力;适当低温保存菌种,低温型菌种如蘑菇、香菇等,在4℃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高温型菌种如草菇在16℃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避免在单一培养基中多次传代;菌种不易过长时间使用,超龄菌种会出现老化,而老化与退化是有相连的,生活力弱的菌种很容易出现退化;菌种要定期进行复壮,在适温、合适酸碱度、充足养量、无杂菌培养等条件下进行;每年进行孢子分离,以有性繁殖来发现优良菌株,以组织分离来巩固优良菌株的遗传特性。
八:液体菌种的生产技术
 食用菌生产中有二种方法:一是农业栽培法,目前一般的食用菌都是属于这一范畴,从菌种生产到子实体栽培,均呈现固体状态;二是工业深层发酵技术技术,菌种生产到培养基均呈现液体状态。利用后一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优质的液体菌种,一般十天左右为一个生产周期。
一,液体发酵的优点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即液体培养技术)起源于美国。1948年,美国人荷姆菲尔德(Humfled)首次应用深层培养技术,成功的培养出食用菌菌丝体。此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食用菌、药用菌的液体培养已经成为现代工程领域的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发酵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工业化大罐发酵技术(又叫工业深层发酵技术),主要是以生产药用及保健用的菌类菌丝体为目的。但是,工业深层发酵工程投资大,工序复杂,技术条件要求高而且主要生产菌丝体,在人工栽培中不宜采用。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优质的供人工栽培用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就必须设计出一种新型发酵装置,它应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菌丝体质量好等优点,以便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这里就向大家介绍这样一种新的发酵工程装置,用于菌种的深层液体培养。
本工程属于简易深层发酵装置。整套装置具体设计成三级密闭连续培养系统,逐级扩大培养液体积。按复杂程度又可分为单管式三级发酵装置和组合式三级发酵装置等类型。它改革了工业深层发酵的复杂设备,以及常规培养所用的摇床之类装置,只需配备小气量通气装置(气泵)以及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器或灭菌棉球过滤管),加上导管、容器等,把食用菌的菌丝细胞或表面组织放在液体培养基中,经过直接吹氧,起到上下浮动和通气的作用,即可进行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深层培养。通过逐级扩大培养液体积,从而可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健壮均匀的优质食用菌菌丝体(菌丝片、段、球),再用这种菌丝体做菌种,来栽培食用菌。
采用本装置培养食用菌菌丝体,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装置造价低。由于本装置采用了以电磁泵为主的小气量通气装置,代替了小型发酵装置中无油气体压缩机等通气设置以及通常液体培养基中所用的摇床之类设置,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造价只及摇床的一半,比小型发酵装置造价的1/15还低。另外,本装置中注入的培养液总量占发酵瓶容量的20%以上,-多可达到70%,使发酵瓶的设备利用率比摇瓶提高3倍以上。二是制种时间短。食用菌体菌种一、二、三级种的培养时间通常需80~90天。采用本装置,5~7天即可培养出第一级食用菌液体菌种。一级菌种即可以作为固体栽培的母种(一级种)或种源(二级种),也可继续扩大培养成液体生产种(三级种)。一、二、三级液体种的培养时间仅需12~15天,大大缩短了制种时间。三是菌龄一致。固体种上下菌龄难以均一,而液体种上下一致,菌龄短,菌丝发育健壮,用于固体栽培,易于定植,萌芽快,发育好。四是接种简便快速。用本装置生产的液体菌种,加上简便快速的注射器(用医用一次性注射器也可以),接种速度比常规接种速度提高10~20倍,省时省工省力,明显的提高了经济效益。五是不受电源限制。由于电磁泵可选用交支流两用型号的,所以,即使无电池区或停电时也可照常工作,特别适合边远无电池区或供电不稳定的地区采用。六是容易推广。因为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极适宜推广应用。凡经学习的人都可以较快的掌握技术要领,成功的进行使用菌的液体培养。
 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与工业深层发酵具有同等的功能。用它即可以生产食用酵罐生产。也可采用该装置来生产其他食用菌、药用菌丝体。若配套采用小型压力消毒锅、塑料薄膜折叠活动无菌操作箱,则可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作成专业户用野外型、野外科研用便携型、医药科研用精密型等商品比食用菌等菌类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从而大大扩展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单管式三级装置培养食用菌菌种。
(一) 单管式三级发酵装置
1.主要部件    (1)发酵瓶3只。用透明玻璃瓶,便于观察液基的情况,容积为0.1升、1升、10升各一只。也可用其他容量的,但相邻级数瓶子的容积呈5~10倍放大。(2)棉塞3只。用普通洁净新棉制成,大小和各瓶口径匹配。
(3)过滤器一只。用带有球茎1.5厘米或2.3厘米球形内腔,内管茎1厘米的玻璃管,在其球形内腔中以每立方厘米约1.4克的密度充填普通未脱脂洁净新棉。(4)导管(进气管)若干根。用管茎1厘米的玻璃管制成。(5)橡胶皮管若干段。管茎1厘米,起连接导管的作用,也具有起闭作用。(6)皮管夹4个。控气控液用,选用金属质管夹。(7)增氧泵1只。采用空载气流量每分钟大于1.5升的电磁泵。
2.安装方法 在3个棉塞中分别各插入1根导管,然后把棉塞分别塞入相应瓶口上;将各级导管与空气过滤器和增氧泵相连接,然后在相应部位加上皮管夹
3.注意事项
第一, 各部件需抗腐蚀、无毒,经高温高压灭菌不变形。
第二, 各部件间连接要密封牢固,防止漏气和杂菌感染。各管道间的-后连接可以在接种箱内进行(要求严格消毒灭菌),也可以在普通环境中利用酒精灯的火焰无菌区进行连接操作。
第三, 增氧泵的安放位置应略高于各级发酵瓶,以防培养液倒流而损坏泵内部件。
(二) 液体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既可以由化学试剂配成也可以由天然物质配成。主要成分有:1,水:自来水,井水等均可,但是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2,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果胶多糖等,浓度在2—6%之间,如果糖过量会影响空气中氧的液解;3,氮源:有有蛋白胨,氨基酸,豆饼粉,玉米粉,无机氮: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等。不同的食用菌对碳氮之比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8:1~~~30:1,大多数食用菌在碳氮比为20:1时发育良好,4,维生素:常用的食用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除了双孢蘑菇可以自己合成必要的维生素以外,其他的食用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应加一定量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一般常用的浓度是100毫克/L;5,无机盐:如钙,镁,磷,钾,硫等,其中磷,钾-为重要,常用浓度20—40毫克/L;6,PH值:液体菌种培养时需要偏酸的环境条件,-适合PH值在5,0左右,但是因为种类的不同,PH值也有所变化。
配方1 葡萄糖20克,酵母汁10克,蛋白胨10克,维生素(B1)200毫克,磷酸二氢钾0.05克,硫酸镁0。04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该配方是我们建议通用配方。
配方2  葡萄糖10克,酵母汁100毫升,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2克,氯化钠(食盐)0.2克,碳酸钙2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3  葡萄糖20克,酵母粉10克,蛋白胨10克,磷酸二氢钾0.04克,硫酸镁0.04克,食盐10克,维生素B120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4  葡萄糖20克,酵母粉30克,蛋白胨10克,玉米粉10克,黄豆粉1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3克,食盐0.3克,味精0.1克,维生素B1100毫克。PH值自然。
配方5  去皮土豆300克(煮汁),葡萄糖1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1克,食盐1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6  去皮土豆300克(煮汁),蚕蛹20克,氨基酸复合粉5克,葡萄糖1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1克,氯化钙1号,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7  葡萄糖20克,酵母粉2克,玉米粉10克,黄豆饼1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1克,维生素B120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8  蔗糖(白糖)10克,玉米粉5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2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9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1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0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玉米粉30克,黄豆粉10克,酵母膏2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1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蛋白胨10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2  葡萄糖30克,蛋白胨10克,磷酸二氢钾0.5克,食盐2.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3  葡萄糖10克,蛋白胨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1%孟加拉红3.3毫升,链霉素3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在各种成分溶于水后,加热至沸,在加入孟加拉红,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再加入链霉素。
配方14  玉米粉2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10克,酵母粉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5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5  葡萄糖20克,黄豆粉1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0.4克,食盐0.3克,味精0.1克,维生素B15片,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6  葡萄糖30克,玉米粉10克,豆饼粉20克,酵母粉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碳酸钙2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7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蔗糖20克,蛋白胨0.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8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蔗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10毫克,增产灵0.5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9  豆芽5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蛋白胨0.5克,牛肉膏0.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0  葡萄糖10克,蛋白胨10克,酵母膏1克,黄豆粉1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生长素5毫升,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1  葡萄糖50克,水解乳蛋白10克,酵母膏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卵黄1克,生长素5毫升,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2  废糖蜜50克,玉米粉20克,维生素B110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3  蔗糖20克,玉米粉50克,花生饼粉50克,维生素B110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4  葡萄糖20克,蛋白胨4克,牛肉膏4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5  去皮土豆300克(煮汁),蚕豆粉20克,蔗糖1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6 麦芽粉20克(煮汁)蛋白胨10克,蔗糖1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7  米汤1 000毫升,葡萄糖10克,蛋白胨2克,牛肉膏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毫克,PH值自然。
说明:(1)为避免在培养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沐,在配制培养基时,可加入0.02%的食用植物油如芝麻油、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1 000毫升溶液加入3~4滴),也可到药店或化工商店购买“泡敌”(学名为聚环氧炳烷甘油醚),加入量为0.06%(1 000毫升溶液加入0.6毫升),作为消炮剂消泡。也可以在产生气泡之后再加入灭菌的消泡剂。(2)一般情况下,培养液粘度高,菌丝碎片小;粘度低,碎片大。为增加培养液的粘度,可以加入适量的玉米粉。这样就能够培养出小颗粒的菌丝球,一旦介入固体培养基,分散度好,发育迅速,可促成在短时间内出现子实体。除玉米粉外,也可用淀粉糊精、藻酸等作为增粘剂。增粘剂的使用浓度一般为1%~3%。(3)使用中可根据需要相应增大或缩小配方中的成分用量(配方中的各成分用量是以1 000毫升溶液量为标准列出的,也可换算成百分比浓度来计算)。(4)本装置为一、二、三级密封连续培养装置,可逐级扩大培养液体积。上述配方各级培养液通用。
(三) 装瓶灭菌
上述配方任选一种,配制培养液。培养液配好后灌入各级发酵瓶,装量约为每瓶容积的70%为宜。然后将上述相关装置连同3个发酵瓶一起放进蒸锅内进行常规灭菌处理。高压灭菌(118千帕压力)需经历40分钟;常压灭菌(100℃)需要8个小时。灭菌后冷却待用。
(四) 接种培养
在接种室(箱)内,实施无菌操作,关闭夹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将各管道连接成三级密封管道系统。然后把菌种接入第一级0.1升发酵瓶内的培养液中。接固体或液体菌种均可,固体菌种用量为1 000毫升培养液接种1支试管母种,液体菌种用量为5%~15%(体积比)。
 接种后在22℃~25℃的条件下静止培养2天,经观察液其正常,即可开始吹氧培基。吹氧时以每分钟0.1~0.3升的通气速率向培养液底部不超过1厘米处通气搅拌培养5~7天,温度条件同上。待看到直径0.3~1毫米的菌丝球(片、段)充满培养液,第一级菌种已经培养好,利用虹吸法(第一级培养液抬高,以手指交替挤出管中气体,形成负压而将前一级培养液导引入后一级培养容器中)将第一级发酵瓶中的菌液吸入第二级发酵瓶,吹氧2天(通氧速率增加到每分钟1升),用上述检验方法检验合格后,即用虹吸法将第二级发酵瓶中的菌液吸入第三级发酵瓶,继续吹氧2~4天(通氧速率增加到每分钟1.5~2升),即告三级菌种完成。
说明:(1)通气量一般为1:0.5~1,即每分钟通入培养瓶内的空气量为培养液体积的50%~100%。可用皮管夹控制通气量。如想更正确,可在增氧泵和过滤器之间安装一只空气流量计。也可用土方法检测通气量,具体方法为:将有刻度的盐水瓶装入500毫升的水,插入一头连接气泵的皮管,用手指把瓶口堵死,然后翻转瓶子,将瓶口浸入脸盆中的清水中,手指松开,然后打开气泵通气。使通气的空气将瓶中的500毫升的水全部排完,再计算一下用去的时间(以秒计),即可得知气泵每分钟的通气量。计算公式为:每分钟通气量(升)=60(秒)/[排水时间(秒)×0.5(升)]。(2)吹氧操作时,要按以下方法进行:吹第一瓶时把第二瓶、第三瓶截住(关闭皮管夹);吹第二瓶时把第一瓶、第三瓶截住;吹第三瓶时把第一瓶、第二瓶截住。(3)液体菌种制好后,应立即使用,不能久放。在常温下-长放2~7天。
三、组合式三级装置培养食用菌菌种
    组合式三级发酵装置有两种型号,即二管式和三管式。其设计原理和目的与
单管式一样,都是利用小气量深层通气搅拌取代传统的振摇等方式,以达到简化
培养装置,有效避免杂菌污染,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为目的。只不过组合式比单
管式复杂一些。
(一) 三管式发酵装置
 1.主要部件    (1)发酵瓶6只(0.5升、5升各一只,10升或15升4只。玻璃瓶需透明)。(2)橡皮塞6只(每个橡皮塞上打3个孔,孔径为1厘米,用于穿过进气管、排气管及采样玻璃管)。(3)玻璃管若干根(连接用三叉多通玻璃管8根,4叉多同玻璃管4根,长度适合的玻璃管6根,以上玻璃管管茎均为1厘米)。(4)优质胶皮管27段(管茎均为1厘米,连接并做启闭用。)(5)金属质管夹27只(与橡皮管相配用)。(6)通气过滤管道13根(用带有球茎1.5厘米的或2.3厘米球形内腔的、内管茎为1厘米的玻璃管13根,并在球形内腔中以每立方厘米约1.4克的密度充填普通洁净新棉制成)。(7)增氧泵1只(选用空载气流量大于每分钟1.5升的市售电磁泵)。
2.安装方法    按配方配置好培养液,注入发酵瓶1~6(容量可以分别为0.5升、5升、10升或15升)。使培养液占据发酵瓶容积的20%以上,-佳为70%,瓶口安上橡皮塞7~12号(橡皮塞上均有穿进、排气管及采样玻璃管的孔)、带有球形大内腔的进、排气用玻璃管13~25号(内腔中充填密度     每立方厘米约1.4克的洁净新棉)、供抽样检查和扩大培养时使用的密封连通的玻璃或金属质分叉多通管32~37号和优质皮管及起启闭作用的管夹38~64号,将上述1~64号的各个部件连接成多级密封管道系统。
(二)液体培养基配方
  同单管式三级装置所用配方,这里不再重述。
(三)装瓶灭菌
  配置培养液40千克,灌注入各级发酵瓶(6只发酵瓶),灌入量约占各瓶容积的70%。将上述相关装置及已灌入的培养液,至于卧式圆形高压消毒锅,经118千帕压力下高温灭菌40分钟,或常压(100℃)灭菌8个小时,冷却待用。
(四)接种培养
  在接种箱(室)内,对装置实施无菌连接,即在酒精灯火焰上放将各管道连接成密闭的连续式培养装置。然后将菌种接种到第一级发酵瓶1的培养液中(固体种、液体种均可,接种量同前。)控温22℃~25℃,静止培养2天。观察无异常后,启动增氧泵,以每分钟1升的通气速率向培养液底部通气搅拌5~7天,温度同上。待看到培养液中出现直径为0.3~0.1毫米的菌丝球(片、段)时,关闭增氧泵并从取样口取样检查。可认为第一级液体菌种已培养好。然后,将第一级已培养好的菌种沿密封管道压流至第二级5升的发酵瓶中,与瓶内的培养基混合。同上述方法培养2天,经检验认为符合要求后,即完成二级液体菌种培养。采用上述同样方法,经2天,在22℃~25℃条件下通气培养又得到第三级4只10升或15升发酵瓶中30多千克食用菌遗体菌种。
  说明:(1)本装置中各级发酵瓶中培养液的数量,后级比相邻前级扩大的倍数为5~10倍,-佳为10倍扩大,可达-高效率。(2)如温室温度为15℃~30℃,则不必用恒温箱,一般民房通电加氧即可培养。(3)如温室太低或太高,或想尽快生产出液体菌种,可自制发酵恒温箱。其基本构造入下:内箱体积为40厘米× 40厘米 ×50厘米,内壁铺垫缝固于布上的长10米、线茎0.1毫米、线阻率每米100欧姆的电热丝;内外箱壁均用普通市销纤维板裁成,并使用铰链连结,内外箱壁间充填数厘米厚的干木屑;采用市售金属片和氖泡做控温元件及指示灯。(4)如想及早生产出液体菌种,可以先上马单管式密闭连续装置,成功后再以二管或三管式密闭装置生产。如欲接种后立即通气培养,可以接入木屑培养的试管母种。(5)本章中所说的液体菌种培养时间,均是指食用菌菌种。
九:食用菌的快速培养技术:
(1)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
所有菌类的组织都要利用天然的或人工的生长调节物质。如果不添加激素,大不分组织连生命都不能维持,更不用说按我们的需要快速繁殖了。遗憾的是,对于激素的作用机理了解甚少,大多是凭借经验来确定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这也正是组培快速繁殖生长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植物激素-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增殖效应。而这种效应能否按照人们的需要充分表现,则取决于激素种类以及激素之间的合理搭配。
生长素
生长素是指能引起完整组织中的细胞扩展化合物。包括内源的合成的,常用的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吲哚丙酸(IPA)萘氧乙酸(NOA)等。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促进生根。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采用的常用激素集中介绍一下:
1.吲哚乙酸(IAA)
吲哚乙酸(IAA)是第一个作为生长素为人们所认识的物质,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吲哚乙酸促进细胞扩展,有利于根形成这样的形态发生过程。它是在自认界中发现的唯一生长素,但是它容易被氧化,而且在光中也不稳定,因而,出现在这些细胞中的实际浓度非常低。如果菌类组织或外植体本身能产生足够的吲哚乙酸(IAA),在培养基中加入IAA,可能无效,甚至会其抑制作用。在菌丝培养快速繁殖中,通常使用合成的生长素,如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
2.吲哚丁酸(IBA)
在组织快速繁殖中,吲哚丁酸(IBA)-普通的应用是代替吲哚乙酸(IAA)。IBA的分子结与IAA非常相似,仅在侧链的长度有所不同,他比IAA更稳定,具有抗氧化性,并且能诱导许多菌类菌丝快速分裂生长,因而作为一种生长素,IBA具有更好的效果。
3.萘乙酸(NAA)
萘乙酸(NAA)是另一个广泛应用于组织培养体系的IAA类似物。IBA具有于IAA相同的环状结构,而且侧链生长于IAA;NAA则具有于IAA不相同的环状结构,但其侧链却与IAA相同。NAA的作用模式类似于IAA,但是前者比后者更稳定。这也正是NAA已广泛代替IAA的缘故。由于它具抗氧化性,萘乙酸(NAA)-适宜诱导菌丝快乐生长并能够形成大量的菌丝球。
(3)赤霉素
 赤霉素是另一类高效的生长素。它具有促进细胞伸长、诱导花开、打破休眠等功能。赤霉素能增加培养体的愈伤组织,而明显抑制形态发生。
4.其它生长素
 在菌种的快速培养中,还有一些类似生长素性质的其他化合物已被应用,如吲哚丙酸(IPA)、萘氧乙酸(NOA)/2,3,5-三氯氧乙酸(2,3,5-T)、2,6-二氯苯氧乙酸等均有良好效果。
 生长素化合物可容于酒精-水溶液中,也可以在加热助容,或者用IN KOH(或NaOH)助溶。通常配制成0.1或1毫升/毫克的溶液储藏于冰箱中备用。
(2)细胞分裂素
人们在意识到除生长素外,还有一种生长物质对植物的胚芽发育是必需的,-初用椰乳来提供这种未知的生长物质。当这种物质被发现后,激动素或类似激动素的物质在许多培养体系中就替代了椰乳。
Skoog和Miiier“激素平衡”概念已成为组织培养者的指导原理。他们指出,在烟草的愈伤组织上,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之间的比率,是决定生根还是发芽的关键。在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化;有利于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的形成;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可使茎增粗,而抑制茎的伸长;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发生;抑制衰老,有保鲜效果。
1. 激动素(KT)
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胞分裂素是6-糠基氮基嘌吟,又叫激动素、动力精。激动素(KT)是一种很有效的激素,自发现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培养中,KT-主要的用途是诱导发芽,但是低水平的KT或KT添加生长素,就能够诱导一些菌类的快速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2. 6-苄基氨基嘌吟(6-BA、BAP、BA)
6-苄基氨基嘌吟(6-BA、BAP、BA)在结构上与KT接近,但是其功效却比KT强的多。由于它具有高效、稳定、廉价和易于使用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并且是组织培养者-喜爱的细胞分裂素。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芽的形成,也可以诱导细胞的快速发生。
3.  (ZT)
玉米素(ZT)是一种天然激素,在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过程中较强的功能。但是它的价格昂贵,因此,常常让使用者望而却步。在大多数植物培养中,ZT的作用稍差于BA,而在某些植物的培养中,使用ZT却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 其它细胞分裂素
除上述几种细胞分裂素外,在组织培养中经常用到的细胞分裂素还有异戊烯基泉嘌吟(2-ip)、6-甲基氨基嘌吟、6-二甲基氨嘌吟等。
细胞分裂素类化合物易溶于稀盐酸(0.5N或1N)中,溶解后加蒸馏水到所需要的浓度,也可用1N  KOH助溶。一般配置成0.5-1毫升/毫克浓度,储藏于冰箱中备用。
5.  激素的使用技术: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配合使用。
在菌丝生长和出菇阶段使用,在固体菌丝生长阶段使用应将配制好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按使用量加水中搅拌(但需注意赤霉素因高温灭菌会失去活性,所以在高温灭菌熟料栽培中不建议使用),拌料使用浓度一般为每100公斤水中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各10-50毫克,有的品种可以使用一种即可以达到快速生长目的。
在液体菌种中使用时一般开始不加,等菌丝快要长满前24小时将配制好的生长素或者细胞分裂素在无菌的情况下加入液体菌种内,用量为1000毫升液体菌种加入0.1-0.5毫克,然后培养24小时后接种即可以快速封面生长;
出菇阶段一般多采用喷水时加入,浓度应严格控制在5-15/PPM之间,根据不同品种和季节调整使用浓度。
因为每个品种对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在使用时注意多做比较实验来选择-有经济价值的配方和用量。一般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20-50%,提高产量30%以上。
上述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各大医药公司生物化学试剂商店都可以买到。
十:食用菌发酵剂(生物灭菌技术)
 食用菌发酵剂,包含酵母菌、放线菌、有益细菌等三大类几十种微生物组成并能产生多种分解酶地 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菌群发酵分解能力很强。不仅能分解天然形成的各种有物,而且还能分解人工合成的有毒化学物质。为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用菌产品提供保障。
 食用菌发酵剂中的微生物菌群不仅能降解化学有害成分,这一菌群在培养和繁殖过程中,所产生各种类型的酶,能催化分解用作食用菌栽培原料的农作物秸秆、稻草、棉皮、木屑等有物质,产生可以被菇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从而极大地改善培养基质的理化性状。增加有效养份,促进菌丝体吸收生长,并充分转化为子实体。使用食用菌发酵剂,可以提高出菇产量30-40%。
 用食用菌发酵剂发酵培养料,短时间增温快、持续时间长、发酵力极强,克服了传统栽培技术中,原料自然发酵耗时长、杂菌多、易污染等不良因素,在食用菌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配合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可以使某些中、高档食用菌由熟料栽培转向生料栽培的-佳灭菌途径之一。
 使用方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无毒变的农作物秸秆或农副产品下脚料0.2-0.3%的比例加入发酵剂充分混合,加水拌匀,含水量为55%左右。当料充分湿润后,将料堆成宽1.2-1.5m,高1.0-1.2m的长条形料堆。料堆四周用直径3-5cm木棒打孔。孔深0.6-0.8m,孔宽间距0.4-0.5m。然后用草帘或麻袋将料堆盖严,进行发酵。建堆后第三天,无论料温高低,进行第一次翻堆,以便补充更多氧气。以后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共翻四次。当料成棕褐色,有酒香味时,说明发酵成功,即散堆降温,调节料水比至50-55%按常规栽培管理。(培养料中使用食用菌发酵剂,无需在添加多菌灵等农药抑菌剂)发酵好的培养料可以添加少量的麦皮等有营养物质后调整含水量即可以大床或者装袋接种。
 注意事项:
1. 掌握适宜水分。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55%左右。如果加水过多,超过70%,就会产生厌氧发酵,培养基变酸、变臭、发黄,料温上升缓慢;若含水量低于50%,就会出现“冒烟现象”,产生霉味,严重破坏营养物质。
2. 控制适宜料温。发酵过程是醋精有益菌减少有害菌的过程。有益菌(如加入的发酵剂和自然存在的有益菌)都属于嗜热微生物,适宜温度为55-68℃,而多数有害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
3. 保证氧化充足。发酵剂属好气性菌类,只有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加速物质转化,为各类食用菌提供良好的培养料。
食用菌发酵剂  规格:500克/袋  国内统一零售价:20元/袋,10袋以上起免费邮寄。
十一:香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
夏季的香菇鲜品,是食用菌市场的紧俏货。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有高温类菌株进入生产,笔者提倡采用水温空调出菇的措施,采用中温菌株,使得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升。主要措施为:
一、设施或设备要求栽培设施: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产以后,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棚内打扫干净,检查修补棚膜,喷洒适量的药物如百病去无踪等予以灭菌处理。然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即可将菌袋搬到架子上。降温设备:水温空调器既可在夏季进行降温生产,也能在冬季进行升温栽培,一机两用,效果极好。
二、菌袋制作基本配方:木屑1800公斤、麦麸2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3公斤、石灰粉20公斤、石膏粉10公斤、香菇专用添加剂1公斤。按照常规装袋、灭菌、接种以及发菌等管理。
三、菌袋转色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即可将白色菌袋依“井”字形码放,并覆盖薄膜、草苫等,使其升温的同时,通过调节草苫和薄膜的覆盖以及夜间的揭盖,一则促使菌袋表面的白色菌丝倒伏,二来增加菌袋的温差,促使其尽快转色。
四、调温催蕾完成转色的菌袋,经打孔及补水等处理后,即可搬入棚内,间隔5厘米左右单层排放,通过水温空调进行降温处理1-2天后,再实行高温刺激,配合棚内的水分、光照等刺激,约一周左右即有小菇蕾出现。此后,保持常规用水,尽量缩小湿差,以保证有菇蕾源源不断地出现。该阶段的基本管理指标是: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尽量降低;空气湿度在75%-95%之间,由于香菇的菌盖较厚,而且适应较大的湿差,所以,不必担心过大的湿差会导致不良影响;通过调整棚顶的覆盖物,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300-1200勒克斯;适量的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
五、出菇管理香菇菌袋的薄膜较厚,其菇蕾无法自行破袋而出时需人工割破薄膜。方法是在发生菇蕾的地方,用小刀片将薄膜切开,注意不要伤到菇蕾,如果管理细心,可将薄膜沿菇蕾切一圆形口,这样可-大程度地避免发生畸形菇。从幼蕾伸出之后,就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该阶段应保持温度在20℃-25℃、湿度在75%-95%之间、约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和适当的通风。当菌盖直径达到两厘米以上时,可对菇体直接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当香菇菌盖边缘仍呈下卷状态但又要展开时,即应及时采收。在一定程度上,该阶段的棚内温度和叶面施肥将决定香菇产量及其质量的高低。采用菌棒出菇的管理,较菌袋出菇更加方便,但由于菌棒裸露,出菇期间失水较多,故应加大湿度,并应给予浸泡菌棒或注水处理。香菇的采收潮次较为明显,当一潮菇采收后,菌袋的失水较为严重,故需补水、养菌,然后才能收获下潮菇。补水的常用办法是:利用原有的沟、渠、坑或挖一土坑,内铺薄膜,将菌袋排入,离上沿约有20厘米时,铺一薄膜使其呈凹型,在凹型坑里灌满水,形成一定压力后,再向菌袋的坑里灌水,待灌满后,维持24小时,即可排水,将菌袋再摆于出菇架子上,参考上述管理即可。
十二:双孢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问答
问:一、推广菇标准化栽培有何意义?
答:蘑菇标准化栽培就是根据蘑菇生长的规律制订出相应的生产规程进行科学化、分期清偿经栽培。
蘑菇标准化栽培吸收了国内外蘑菇栽培先技术,先进工艺,综合了我省二十多年来各地的实践经验。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是一套较完整的蘑菇栽培技术,是持续稳定和有效提高蘑菇单产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实践证明,标准化栽培可提高单产40~50%,蘑菇合格率可达到95%。能从根本上增加群众种菇的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出口蘑菇罐头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具有重大意义。
问:二、蘑菇标准化栽培的特点是什么?
答:有以下五个特点:
1、菇房投资少,易建造,性能好。标准化栽培采用塑料菇房种菇,它结构简单,容易建造。床架支柱外加塑料簿膜和稻草或甘蔗叶,芦苇杆即成菇房。材料易得,造价较低,可年年翻新,避免了“老菇房产量不高”的弊病。病虫害少,配有通气筒等设施,保温,通气透气性能好,适宜蘑菇正常生长。
2、合理调配培养料。标准化栽培的培养基是根据蘑菇生长的各个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和选用的牛粪、稻草、化肥等各种原料的成份,计算出所需各种原料的数量进行科学配比,可以克服培养基组成的盲目性和片面性,避免因培养料配比不当造成营养不足或过剩的减产和原料浪费。
3、科学堆制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工艺科学制备,杀死有害微生物和虫害,培养有益于蘑菇的微生物,使1转化为有利蘑菇生长的营养物质。理化性能好,透气性强,不发酸变臭,培养料质量发,走菌快,后劲足,产量高,质量好。同时,比常规堆制周期短,省工省时约1/3。
4、卫生条件好,病虫害发生少。标准化栽培蘑菇要求彻底消毒菇房、床架和复土,设有缓冲室、纱窗等,菌蝇等无法进入,不易发生病虫害,有利于高产和提高质量。
5、有利于集约生产。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标准化栽培有利于栽培和大户栽培,改变原来利用民房种菇、厕所中菇、人菇同屋、畜菇同室等弊病,改变独家独户形不成规模生产的局面,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常年化生产,使蘑菇生产持续稳定有计划地发展。
问:三、蘑菇标准化栽培的现状和前途如何?
答:全省各蘑菇产区均在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如莆田县经五年四个产季的努力,92~93年产季,全县5223座标准化菇房形成集约化生产,面积达67.5万m2,占总栽培面积的49.5%,到2月底止平均单产7.02kg/m2。91~92、92~93两个产季共推广标准化姑房6556座,面积达85万m2,共增收鲜菇2398567公斤,菇农增加收入720万元,增产蘑菇罐头2644吨,新增工业产值1586.4万元,利税82.8万元,创外汇255.5万美元,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我区92~93年产季标准化栽培达5万多m2,特别是宁德地区罐头厂和福安罐头食品厂标准化栽培平均单产均在9 kg/m2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由于标准化生产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质量好、见效快等优点,各县市和各罐头厂已充分认识标准化生产重要性,大力扶植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深信标准化栽培将会在我区迅速推广,不断扩大。
问:四、蘑菇标准化栽培具体做法和要求?
答:1、菇房设施
(1)菇房地点选择交通方便,近水源,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环境干净,无污染源。
(2)菇房建造,座北朝南。每座菇房占地面积5×10m,栽培面积130m2(1170尺2)为宜。屋顶设有通风筒(高50cm×Φ30cm)三个。菇房南北墙面设可开关的纱窗(30×40cm)20个,进口处设缓冲室(规格长2×宽2×高2.5m)。做到保温保温,通风透气,内部洁净。
(3)菇床宽1.5m,5层计10床,底层离地面20cm,层间距55~60cm,顶层离层顶-高距离1m,菇床两边及中间走道总共三条,两边为60cm,中间80cm。
2、器具及卫生要求
(1)浇水工具:喷雾器和盛水桶,使用前不可接触农药柴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持洁净。
(2)采收工具:装菇容器应内壁光滑、质硬、不生锈,切菇刀应用不锈钢刀,并用肥皂水洗净凉干后使用。
3、培养料堆制
(1)要求投料量30~35kg/ m2,即6~8市斤/尺2。碳氮比:C/N=28~30∶1, 含氮量1.4~1.6%。
(2)培养料配方(以栽培面积100m2)
计算:干稻草2000kg,足干无霉烂变质;干牛粪1300kg,足干无泥土、砂石等杂质;豆饼粉80kg,无霉变、新鲜;尿素30kg;碳酸铵30kg;过磷酸钙30Kg;石膏粉50kg;轻质碳酸钙40kg;石灰粉50kg。
前发酵,堆制顺序:
堆制顺序  时间间隔  添料程序
预堆 2天  稻草、牛粪、豆饼粉、石膏粉、石灰、
建堆 3天  尿素
第一次翻堆   3天  碳酸铵、过钙
第二次翻堆   3天  碳酸钙
第三次翻堆   2天  石灰粉
进房 操作要求:
a.预堆:稻草用清水预温,均匀撒上1.5%石灰,堆踏实,干粪碾碎并均匀拌入豆饼粉,加清水预湿。
b.建堆:底层铺15c~20cm厚的湿稻草,宽度1.6~1.8m,交替铺上牛粪和稻草,每层高15cm左右,层数10~12层,一直堆到高1.4~1.5m,铺放稻草和干粪必须均匀,从第二层起开始均匀加入加辅料,并逐层增加水量水份掌握在堆好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准。
c.翻堆:翻堆应上下里外,生料熟料相应调位,各种辅料按顺序均匀加入。石灰水调节水份应掌握用手捏有5~6滴水滴,PH7.5~8.0。料堆宽度应逐次适当缩小,高度不变。第三次翻堆应使稻草均匀混翻。
4、菇房消毒、进料、后发酵
(1)菇房消毒:每100m2栽培面积的菇房用甲醛2kg或用科达公司产气雾消毒盒10m3室间/50g装1盒,密封24小时。
(2)进料:把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迅速搬进菇房,堆放于中间三层床架上,厚度自上而下递增(30、33、36cm)。
(3)后发酵:培养料进房后适当关闭门窗,让其自然升温,并加入蒸气,使室内气温达60~62℃,料温不超过60℃,保持6~8小时,进行巴氏灭菌。然后进行通风,慢慢使温度下降到50~52℃,增养4~6天。
5、栽培工艺要求
工艺流程:整理床面→播种→发菌管理→复土→出菇前管理→摘收期管理。
(1)整床:后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气,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左右,把培养料均匀摊于各层整平,料厚度17~20cm左右。
(2)播种:a.播种量750ml,麦料种70并/100m2;b.播种方法:撒播并部分轻翻入料内,压实打平;c.播种温度:料温稳定在28℃以下不再上升;d.播种时间:视各地海拔高低和当时气候情况决定,一般高山区在9月中旬左右,沿海在10月中下旬。
(3)发菌管理:播种后2~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较高温度,使菌种萌发。若料温超过28℃,应适当通气,然后逐渐加大通风量,菇房相对温度控制在80%~85%。
(4)复土:a.取土地点:选择未施过蘑菇废料的稻田土壤,挖取2寸以下的壤土。b.复土处理:要求在夏种前取土,到夏季烈日晒白后储存,防止受潮。复土前每m3土用5%甲醛溶液10kg喷洒,然后用塑料簿膜密闭24小时;或用0.2%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溶液10kg喷洒,或用克疣灵等农药消毒,-后拌入2%石灰粉,粒度1.5cm,调湿均匀,手捏成团,掉地能散,一次性湿复。c.复土厚度4~5cm,厚度均匀一至,平整,每100 m2复土量不小于4000kg。
(5)出菇前管理:a.水份管理:菇房相对温度保持在90%左右,待土缝中刚见到菇蕾钉头大小时,喷结菇水,以土层吸足水份不漏料为准,不让菌丝向土层上冒;当土缝中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喷出菇水水量要适当增加。b.通风管理:通风管理应与水份管理配合进行,在调水期间,适当增加通风量。但当水份调足后通风量应减少,以利菌丝爬在土粒之间。在喷洁菇水的同时,通风量比平时大3~4倍。遇气温高于22℃时,适当增加通风量,通风时间安排晚间进行,并推迟喷洁菇水。

(6) 采收期管理:a.水份管理:喷水量是视菇量和气候具体掌握,一般蘑菇越多喷水越多,每潮菇在采收高峰期前喷较多的水,其后少喷水或不喷水,睛天多喷,阴天少喷,北风天多喷,南风天少喷。b.通风管理:第潮菇前期通风量适当加大,但需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0%左右,后期适当减少通风(春菇可加大通风量)。气温高于20℃时,应在早晚或夜间喷水,气温低于15℃时,应在中午通风喷水。c.菇床整理和补土:采菇期间应及时补土,保持床面平整,及时清除菇脚、死菇、老根。
6.采收要求
 (1)当子实体长到标准大小(3.5~4cm)未成薄菇时采收;柄细盖薄在菇盖2~3cm时就要及时采收;菇房温度在18℃以上,出菇密度大的要提早采收。(2)采收方法:要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时应随采随切柄,切口平整,不带泥根杂质和严防污染。(3)选点收购:不得用编织袋装运蘑菇,每件装量不得超过15kg。运输时,一定要用纱布等包好,严防公路灰尘污染,途中要防止挤压等机械损伤。
五、蘑菇标准化栽培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根据各地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应注意如下几点:
1、菇房床架必须牢固,在选址时应注意地质条件,并适当增加支架和斜撑,缩短床架跨距,防止倾斜、倒塌、塌床;塑料薄膜应横盖,交接严密不渗漏,外盖稻草要均匀、厚实、压紧牢靠。
2、要注意资源条件和劳力来源、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以免建堆时劳力紧张,无水可加、断断续续建堆,使料生熟不均,影响产量。
3、二次发酵一定要严格按巴氏灭菌要求进行,若达不到要求,不如不进行二次发酵,但二次发酵是国内外公认的增产有效途径,必须保证实施。在二次发酵期间不能进入菇房,发酵结束后通气充分,无缺氧情况下才能进入菇房,严防人身事故发生。
4、播种前一定要先检查料里有无氨臭,有氨臭绝不能下种,待再翻床通风促其氨臭消失后,料温稳定在28℃以下时才能播种。
5、注意环境卫生:死菇、切削菇柄、老菇根等必须每天清理,远离菇房并烧毁。
问:六、蘑菇菌株As2796、As3003种性介绍
As2796是优良杂交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银白色、菌丝生长快,强壮有力,一般不结菌被。对含水量的适应性强,在55~70%的粪草培养基中生长速率基本相同,在气温16~32℃条件下菌丝均能正常生长,-适为24~28℃,其主要栽培特性:
1、耐肥、耐水、耐高温,培养料C:N=28~30:1含氮量1.5%菌丝生长及出菇极好。培养料含水量65~68%正常,正常管理时喷水量不少于贴生型菌株。在22~24℃短期内不死菇,而且在20℃以上只要适时采收,菇质仍然较好。
2、菌丝爬壁能力和扭结能力均较强,成菇率高,基本单生,一般不死菇。每潮菇产量较均匀,转潮不太明显,后劲强。但,如遇薄料栽培水管不当,容易产生薄菇和空心菇。
As3003是优质高产的新杂交菌株,它的主要特性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银白色,其基内和气生菌丝均很发达,生长速度偏快,在麦粒或粪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快,强壮有力,一般不洁菌被。其生长温度范围广(16~32℃)-适为24~26℃,在不同含水量培养基上表现与杂交As2796相似。
二、栽培特性:适用于二次发酵培养料栽培,在培养料上菌种萌发快,走菌速度中等偏快,较耐肥、耐水和耐温,爬土能力和扭结能力强,出菇较早、成菇率高。基本单生,死菇少,转潮不太明显,后劲强。
三、菌株的质量性状:该菌株鲜菇圆整,无鳞片,有时有半膜状菌环,菌盖厚,柄中粗较短,组织结实。每公斤含菇90~100粒,在栽培管理不当时,子实体空腹,菌柄脱皮及脱柄现象比As2796少,罐头加工预 得率比As2796高2~3%。
十三:平菇-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一、平菇品种的分类
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范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按固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缺低,色泽约深。
(1)高温型  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①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适出菇温度为22—28℃,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季节出菇,但因高温白色品种春夏栽培病虫发生频繁,杂菌污染率高,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易发生黄菇病。夏季种植尽管卖价高,但产生的效益并不高。因此,乳白色高温型品种总投料量并不多,销售竞争者也少。②灰褐色类,菇体与凤尾菇相似,出菇温度12—36℃,单生型,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较抢手。实践证明,这类品种,尤其抗杂菌、抗黄菇病能力特强,长势长相突出,后劲足,-多可出8潮菇。
(2)中高温型  子实体发育温度12—30℃,适温20—26℃,菇体色泽灰褐色,单生型多,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上市,因出菇周期短,产量偏低,只有少数南方地区种植。
(3)广温偏高型  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①灰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4℃,-适温度10—29℃,这类品种从早秋出菇至次年6月结束,因生长周期长,产量能完全发挥出来,又因早秋菇价高,头潮菇就能收回成本,避开了“烂市”风险。缺陷是,抗黄菇病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善,头潮菇后易生黄菇病,冬季虽能出菇,但出菇量及菇形美观度均稍次。②灰黑色类,出菇温度为6—33℃,其共同特点,抗黄菇病能力特强,属硬柄,菌袋发菌结实,不生菌皮。突出优点:早秋8月底产菇到11月底,春季产菇可持续到6月。当中不发生黄菇、死菇。
(4)广温偏低型  ①黑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2℃,适温10—26℃,黑色品种因韧性强、味鲜、菇质厚,已被众多消费者所喜爱,但这类品种出菇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温度过高,易产生菌皮,菌袋不现蕾;温度过低,虽然出菇,但柄长、盖小、高品价值降低。②深灰色类,出菇温度2—32℃,均属硬柄,子实体丛生柄短,菇色随气温变化而变化,15℃以下色浅,12℃以下色深,这类品种抗黄菇病能力特强,能稳出6—7潮菇,加之菇形好,菌褶纹细、产量又高,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③浅白色类,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0℃,适温8—25℃,这类品种产菇适温范围广,种植时间回旋余地大,华东地区-早出菇时间为9月上旬,出菇期历经秋、冬、春三季,且每个季节的菇质、菇型均优,虫害少。又因浅白色品种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具有极强抗病和适应性,因此是目前使用-普遍或-有发展前途的菌种。
(5)中低温型  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26℃。26℃以上菇体发生量少,优点是特耐低温,0℃以上菇体均可生长,且肉厚、质佳、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适应。
要获得高产,选准当家品种很重要,在引种时,必须根据市场菇色需要和当地气候而定,以市民喜爱白色菇的上海地区为例,必须选择浅白色类型的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黑色菇的青岛地区为例,必须选择灰黑色类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的灰色菇的保定地区为例,应选择深灰色高产品种。
二、平菇栽培料的种类
一、主要原料又称主料,是指以粗纤维为主要成分,能为平菇菌丝生长提供碳素营养和能量,且在培养料所占数量比较大的营养物质。
  ⑴  棉子壳   棉子壳是脱绒棉籽的棉皮,为油料加工厂的下脚料。棉壳占棉籽总重量35%左右,我国年产棉壳约1200万吨以下,绝大部分用于食用菌生产。据研究,棉籽壳不仅营养丰富,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加水浸透或加压时,不板结,透气性好,含有一定的空气,可提供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氧气,是适宜平菇栽培的-理想的原料。棉壳也是多种,有粗壳、中粗壳、细壳之分,有绒多、少之分,有含棉籽仁多、少之分。一般粗壳、绒少壳、仁少壳发菌好于细壳、绒多壳、仁多壳,但细壳、绒多壳、仁多壳产量又高于粗壳、绒少壳、仁少壳。建议用户在购壳时要两者兼顾,灵活机动。
⑵  玉米芯   脱去玉米粒的玉米棒称玉米芯,也称穗轴。干玉米芯含水分8.7%,有质91.3%,其中粗蛋白2.0%,粗脂肪0.7%,粗纤维28.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粗灰分2.0%,钙0.1%,磷0.08%。经粉碎发酵,加其他氮源和辅料,可袋栽平菇。
⑶ 木屑   锯木加工厂产生的下脚料称木屑,也可用树枝加工粉碎而成。适合平菇生产的阔叶树木屑为佳。
⑷  其他、稻草、甘蔗渣、黄豆秸花生壳:经粉碎成小颗粒状作为碳源,添加氮源等,也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但这类原料种植产量不高,本资料不作详细介绍其栽培方法。
二、辅助原料
辅助原料又称辅料,是指能补充培养料中的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且在培养料中比例较少的营养物质。敷料除能补充营养外,还可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状。常用的辅料可分两大类:一是天然有物质,如麸皮、玉米粉等。主要用于补充主料中的有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不足。另一类是化学物质,以补充营养为主,如尿素、复合肥等。
(1) 麦麸  麦麸是小麦加工面粉时的副产品。含有16种氨基酸,尤以谷氨基酸含量-高(占46%),营养十分丰富,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良好。但易滋生霉菌,故用作培养料,需严格挑选,变质发霉不宜采用。
(2) 玉米粉  玉米粉又称玉米面,是玉米籽粒的粉碎物。一般含水分12.2%。有质87.8%,由于营养丰富,维生素B2含量又高于其它谷类作物。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5%—10%,可以增加菌丝活力并显著提高产量。
(3) 尿素  尿素是一种有氮素化学肥料,白色晶体,含氮量为46%,在食用菌生产中,常用作菌体培养料的补充氮素营养,其用量一般为0.1%—0.5%,添加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氮气对菌丝的毒害。
(4) 石灰  在平菇生产中,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石灰,主要作用是提高培养料的酸碱度,杀死杂菌或抑制杂菌的生长,防止杂菌的污染。其次是增加培养料中的钙质,改善培养料的营养状况,促进平菇菌丝的旺盛生长,对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一般用量为1—4%。
(5)复合肥  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元素高含量的复合肥,呈灰色颗粒状,增产潜力大,一般进口复
合肥比国产复合肥营养含量高,如进口复合肥磷酸二铵,用于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为0.6%,国产复合肥品种很多,因含量低,用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可加大到1—1.5%,本资料配方中涉及到的复合肥是指国产复合肥。
(6)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因长期使用一种杀菌剂,杂菌易产生抗药性,有个别用户反映因使用多菌灵作抗菌剂,现在无论发酵还是熟料栽培,杂菌总是控制不住。因此,在此情况下,建议改用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克霉灵和克霉增产灵两种产品防霉剂药效成份作用基理均相似,按0.1%的用量拌入培养料中,对绿霉、黄曲霉、链孢霉等有极强的预防和消杀功能,且高温消毒不分解。
三  配套材料
⑴筒膜  平菇原种和栽培种的容器可选用高压聚丙稀袋,规格为14cm×28cm×5丝或17cm×5丝聚丙烯筒膜,裁成40cm左右长度,用于平菇生产出菇的容器是低压聚乙烯筒膜,规格为:18—25cm,单面厚度1.5—3丝不等。
⑵气雾消毒剂  该产品对食用菌中各种杂菌和病原菌,杀伤率达100%,且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气雾剂用于接种箱消毒,每立方米2—4克熏蒸半小时,即可杀死箱内全部杂菌,无气味和刺激性,是替代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理想的药剂,且操作方便,用火柴点燃即可,就可喷出大量气雾,从而达到杀菌目的。
⑶万消灵  出菇后防止黄菇病必须药品。强力快速杀灭各类细菌、芽孢,治疗平菇因各种病原引起的发黄、发软褐斑病等现象,效果奇特。
⑷细菌杀和黄斑消   本品是针对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发生的黄菇病褐斑病研制开发的一种专用杀菌剂。具有无公害、无残留、对病菌、细菌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杀伤力等优点,同时对食用菌有防病治病并有增产作用。
⑸菇大壮  本品为浓缩、高效复合营养素,每袋135克,内含食用菌生长各类微量元素,能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并使菌丝粗壮、浓白、提早现蕾,适合半生料、发酵料、熟料栽培,每吨干料添加5—6袋,增产幅度-高可达20%。菇大壮是所有拌料型增产素中,增产效果较奇特的一种。
⑹菇虫净或敌菇虫   菇虫净是结合食用菌害虫的科目类型和为害规律而研制的食用菌专用杀虫剂。本品活性高、穿透力强、广谱高效,同时对菌蚊、菇蝇、瘿蚊、螨类、跳去、活喻、线虫等害虫都有极强地杀灭效果。使用后不影响出菇,菇体不畸形,不卷边等特点。
⑺补水针  系采用铜管制成,不易弯曲,可重复使用,铜管一头是尖端,便于插入袋料内,管身洞眼分布均匀,有利于营养水从这里输出,铜管另一头固定螺帽,可和农用喷雾器龙头连接。
⑻水幕喷带  引进韩国技术生产的-新喷雾工具,将水幕喷带直接和潜水泵相连,布置在大棚中央人行道上,也可吊在棚内顶部。开动电机,因水幕佩带上布有许多规则的特制缝眼(肉眼不易看出),有水压后,水从特制缝眼内射出。整个大棚内可形成毛毛雨水雾,空气相对湿度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95%,一个750W的潜水泵可带50——150米水幕带喷雾,如水泵功率增大或水幕带长度减小,形成的水幕宽度将变大。利用水幕带进行湿度管理,具有节水保湿、省时省力、降温防病、节支高效、增产增收等五大特点。
三、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菌种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
㈠母种制作
配方①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配方② 小麦50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3片,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以上配方均适应平菇菌丝生长,现介绍配方②制作方法:选择质量好的小麦500克,放进锅内,加水1500毫升,水烧开后,煮沸10分钟,然后用千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若滤汁不足1000毫升,则加水补足,然后将琼脂、蛋白胨、糖等全部加入,加热至全部溶化后,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4,分装时,注意勿使试管口沾附培养基,装好后,立即用棉花塞口,用绳子每10支一捆缚好。然后竖直放入高压锅内消毒,在1.2公斤/米3压力下,维持40分钟,灭菌后的培养基要趁热把试管倾斜,使之凝固成斜面,倾斜度以斜面达到管长1/2长度为宜,冷却后即成试管斜面培养基。
母种转扩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保证继代母种的纯正,一般科研单位出售的均为一级母种,它可以进行再次转管扩接以满足原种生产的要求,每支可扩接20—40支,但转管次数不宜过多,-多不能超过2次,以免削弱菌丝生活力和减低出菇率,无条件转扩的,也可引进一级母种直接转扩原种,则效果更好。
㈡原种制作
⑴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100公斤、麸皮5—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25%多菌灵,水135公斤由于棉籽壳吸水较慢,拌料后须整理成小堆,待4小时充分吸湿后,再进行瓶装,装好瓶后,在料中央打一个直径2cm、深3cm的洞穴,有利于接入的母种块加快萌发、生长,以棉籽壳为主培养基原种菌龄约为25天左右。
⑵小麦、棉籽壳培养基  小麦40公斤、棉籽壳60公斤、石膏粉1公斤、水适量制种用的小麦要干燥、色鲜、无霉变,先将麦粒浸入1—2%的石灰水和0.2%多菌灵混合水溶液中,浸泡时,水面要高出麦粒10—15cm,浸泡时间大约需浸18—20小时,15℃左右时需浸30—36小时,将浸好的麦粒捞出,倒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吹凉,待麦粒表面水分适度干后,可与棉籽壳、石膏粉等混合拌匀,接着装入瓶中。麦粒培养基分装时,要上下震动,以利基质结物,塞上棉塞,然后进行消毒灭菌。由于麦粒培养基透气性好,营养足,菌丝17—22天即可发满,且质量也-好。
⑶棉籽壳木屑培养基  棉籽壳30公斤、木屑55公斤、麸皮15公斤、复合肥1公斤、水135公斤,该培养基因木屑成份比例大,制作好的菌种虽不够洁白,但含水量足,菌种质量好,且不易老化,笔者建议原种容器可以是900ml专用菌种瓶,也可以用500ml医院用盐水瓶代替。无玻璃瓶的,可以用14×28×0.05的丙烯袋,袋口系无棉盖体,也可用颈圈加盖棉塞,原种栽培料的灭菌要同母种培养基灭菌同样严格,不同的培养基,其灭菌程度和时间亦有差异,棉籽壳或木屑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小时,常压灭菌100℃保持14—15小时即可;麦粒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5小时,麦粒培养基不要常压灭菌,否则菌丝生长细弱、无力。因为小麦内部有一种酶的营养物质,必须在高压下才能释放出来。
母种接入原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消毒药剂采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接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斜面培养基横割成4—5块,第一块要割长一些,因为培养基较薄、易干燥而影响发菌,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移入原种瓶内培养基中央洞穴内,每瓶接种一块,麦粒培养基没有洞穴,接种后-好抖动瓶身,使少量麦粒盖住种块,这样,菌种块在空穴内或培养基下,由于湿度高,能很快萌发,并吃料生长。原种培养温度以20—26℃为宜,培养室的窗户要用黑布遮光,以免菌丝受光照的影响,造成原基过早出现老化。发现杂菌感染,就要及时淘汰。经过严格筛选,平菇菌丝延伸过程中,色白、粗壮、富有弹性、并布满全瓶,即为合格原种。

 ㈢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制作容器-好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因高压丙烯袋较透明,能明显观察内部菌丝生长情况,如果用一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33cm×5丝丙烯折角袋,如果采用两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5丝丙烯筒料,栽培种配方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培养基。
⑴木屑、棉籽壳培养基  木屑40公斤、棉籽壳40公斤、麸皮1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木屑-好选用相隔半年以上的陈木屑,麸皮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此配方培养的菌丝虽不如纯棉籽壳培养基洁白,但菌丝生长结合力强、紧密度高、耐老化,且不易出菇,存放时间长,17×40袋两头接种制作的菌种,菌龄为35—40天。
⑵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100公斤、麸皮 5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先将棉籽壳预湿,然后把麸皮、复合肥(事先压成粉状)混入料内,加水拌匀,棉籽壳培养基17×45袋两头接种,菌龄为25—30天。
⑶玉米芯培养基  玉米芯80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在用1%生石灰水拌好,堆闷24小时后,拌入各种辅料,玉米芯培养基与棉籽壳培养基菌龄大致相同。
制作栽培种除掌握以上配方外,还要使拌料水份恰到好处,含水量偏低,菌丝生长缓慢、纤弱;含水量偏高,料温随之上升,易酸败,菌丝生长受阻。常用感观测定,即装袋前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为宜,也可按照伸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或掷进堆四分五裂或落地即散为标准,其含水量较为适中。
配制好的培养料,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装袋,每小时200袋以上,使用机器装袋,松紧均匀,省工省时,效率高。但劳力不缺的地方,也可用手工装袋,人工装袋应边装边压实,用力要均匀,要做到袋壁光滑、而无空隙,装好后,两头直接用扎线扎紧即可,常压灭菌时,锅内温度达到100℃要维持12—15小时再停火,等温度自然下降到60℃时,才能打开蒸锅取出料袋。
待袋料温度降到25℃左右时,即可接种,转接栽培种按严格要求,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有条件的也可采用离子风接种进行无菌接种。接种箱消毒一般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2克)熏蒸半小时,在箱内先将原种用长柄镊子搅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栽培种袋口,均匀倒入原种块,尔后,用塑料袋扎绳扎好。注意,扎线不要扎得太紧,防止菌种不透气、难发菌,也不要太松,以防袋口落入杂菌孢子,引起杂菌感染,松劲度掌握在“肉眼能看到缝隙或能吹得进气流为佳”,接入的菌种块要正好处于扎口中心位置,这样可有利于种块尽早封面,此种接种方法为线绳扎口法。
也可用塑料袋+无棉盖体法培养栽培种,也可用塑料袋+套环塞棉花法培养栽培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四川菇农常用的,将袋口系上出菇套环接入原种后,再盖上二层报纸,笔者认为以套环塞棉花法培养的栽培种,污染率-低,且质量-好。
接种后的种袋要及时移入培养室内培养,用线绳扎口法的还要用菇虫净粉剂将每个袋口进行喷施一下,其目的是让药粉吸收附在袋口,以防止菌袋培养过程中虫从口入。在培养过程中,还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应经常检查杂菌污染和鼠害。特别是老菇场,为达到万无一失,防止菌螨、菌蝇进入袋口内部产卵,必须每隔7天对地面、窗户、周围环境用敌杀死或氧化乐果农药液进行喷雾一次。在菌丝生长后期,采用线绳扎口法的如果发现菌丝生长特别慢,可用手拉一下拉袋口,使袋口空隙加大,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袋内,以加速菌丝生长。
栽培种的质量鉴别  菌种质量的好坏,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方法,主要靠外观鉴定,一看长势,二看纯度,三看菌龄,菌丝长势要旺盛、浓密、洁白。菌丝纯度主要看无红、绿、黑等杂色斑点,菌丝上下一体,无抑制线。菌龄主要看菌丝无萎缩老化现象。所谓合格平菇菌种,其主要标准是,菌丝体纯白健壮,粗细均匀,菌落延伸整齐一致,尖端部位分枝清晰,不杂乱。成熟的菌种,菌丝浓密、具有光泽,有“回菌”或生出菌皮现象,有时还有水珠分泌,但基质清楚可辨,不收缩、不干涸。
栽培种菌龄以菌丝发到底后5后至原基形成之前使用-好(出现少量原基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时挖出的菌种成块,菌丝量大,有弹性,移植后,菌丝萌发快,定植早。一般来说,低温下培养的菌种,只要不出菇时间延长一些,对菌种质量不明显影响。但在高温下培养,即使菌种不出菇,也不能随意延长时间,因在高温下,菌丝体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它不但要大量消耗培养料中的养份,同时还会加快自身的衰老速度。凡菌皮过厚、老化干缩、菌丝生长稀疏或培养料结合松散,菇体已长出袋外的菌种,以及带有虫卵或杂菌的菌种,都不能当作菌种栽培。否则,应用到生产中,轻者减产,重者无收。
四、室外大棚的搭制
菌种接入袋后,从菌丝萌发到现蕾,这个阶段叫发菌,发菌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大棚进行。室内发菌,各方面管理工作易于掌握,室外大棚发菌,由于太阳辐射热的作用,尤其要注意袋温升高,防止烧菌现象。但出菇场所,-好选在室外塑料大棚内,因大棚保温保湿好,又易于管理。因此,是-好的场所。
㈠建造塑料大棚,具有造价低廉、温度稳定、保湿性好、冬暖夏凉,便于调节光照等优点。适宜大多数地区菇农使用。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栽培季节及场地内的温度等变化状况,本着“经济、方便、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自主选择。
⑴半拱圆温室  主要适用于东北地区秋冬季平菇栽培,北侧是一通土墙,跨度4.5—5.0cm,墙高1.2—1.3cm,厚0.5cm。后屋面有檀、柁支撑,进关面用竹竿或毛竹片拱架,形成半拱圆面,拱佳间距约30cm,拉立柱支撑拱架。立柱与拱杆间用CP6的钢筋或8号铁作拉线,拉线与立柱顶紧紧固定,后墙每隔几米留风孔,出菇管理时,只要将南边薄膜支起,即可和后墙风孔形成空气对流。
⑵大拱棚  直接在平地上用竹木搭制的大棚,棚外加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为模型图,出菇管理时,通风主要是通过大棚两边薄膜支开的大小而调节的。
⑶拱顶形半地下菇棚  施工时,在地面挖深40cm,把土填于两旁,拍实沟壁,筑成一个宽3.4米、沟壁高0.8米、长度不限的半地下大棚,再在地沟两边土墙上(地平面向上),每隔数米开一个通气孔,通气孔以30×20cm为佳,这样每两排袋墙之间都能使空气对流,畦底整成龟背形,并开好水沟。在地沟上架设竹木弓架,用线绳、铁丝固定横梁,然后覆盖薄膜,再在拱棚顶部覆盖草帘或稻草。建造半地下菇棚要注意三点:一是造棚场地的土质必须是黏土或壤土,二是菇棚四周必须挖排水沟,以防积水灌入棚内,三是菇棚宽度不可过大,以免造成坍塌。
㈡场地消毒
菇棚搭制好后,要在进袋前20天对发菌场所彻底杀菌、灭虫。可在地面和四周撒上石灰粉,用2000倍万消灵水液和1000倍万菌消水溶液交替喷湿2—3次,再用2000倍敌敌畏药液喷洒1—2次。在发菌或出菇场地进行定期消毒非常重要,尽量使环境杂菌及虫害降到-低点,以减少后患。
五、平菇棉籽壳半生料栽培菌袋制作
棉籽壳半生料栽培平菇就是不经过完全发酵或高温灭菌直接进行生料栽培的方法,次方法在我地已大面积推广多年,江苏省射阳县通洋乡、阜余乡、藕耕乡、四明乡、千秋乡平菇生产,从开始100多户发展到现在4000多户。2005年这些乡农民种菇户平均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其生产技术全部采用半生料栽培,优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菇农易接受,缺点是每年或-多两年要更换场地一次,但对于广大菇农利用秋冬两季到大城市郊区租地种菇来说,再好不过了。
半生料栽培要求华东地区播期为8—10月,早于8月或迟于10月均不适合搞半生料栽培。研究发现,玉米芯因材质不同而不适宜采用半生料栽培,因此,本章重点介绍用棉籽壳进行半生料培养方式。采用半生料栽培可选用广温偏高和广温偏低型平菇品种。生产配方(本资料配方中的复合肥均指国产复合肥,如用进口复合肥,则用量减半):
①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粉1公斤,石膏1.5公斤,克霉灵0.12%
②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粉10公斤,石膏15公斤,克霉灵0.12%
③建堆、半生料处理  将棉籽壳和其它辅助物加水搅匀后建堆,要求堆高1.5米、堆宽1.5—2米,长不限,在料堆上打上洞眼,盖上草帘。如发现蝇虫较多,可在草帘上喷湿敌敌畏药液。本技术要求堆闷12—18小时,达到原料半软化程度、含水适中,即可拆堆袋装。此种方法,由于不受发酵时间限制,头天下午搅拌,第二天上午即可装袋,较为实用,被大多数菇农所接受,需要指出的是,堆闷12—18小时后,一定要将料堆翻堆一次,并摊开冷却进行装袋,当天装不完的,还要重新建堆打洞,等第2天再进行装袋。否则,由于料堆缺氧,培养料的理化形状和营养条件不但未能得到改善提高,长时间会发生腐烂、劣化,严重的还会变酸、发臭。变质的培养料接种后,菌种只萌发,但不能吃料生长。
相比而言,生料栽培其花工量及成本大大低于熟料栽培,技术性难度也低于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实践证明,在气温20—30℃之间,只要在发菌过程管理中,不发生烧菌,生料栽培成功率-高,可达100%,因为平菇菌丝危害大敌“绿霉菌”其孢子及菌丝的萌发生长力在15—23℃时较为活跃,一旦产生,平菇菌丝无法抗衡。而在25℃以上,绿霉菌活力明显下降,即使有少量发生,因平菇菌丝生长迅速、活动旺盛,也能将之吃透。因此,华东地区9—10月是平菇半生料栽培-佳安全期。笔者建议,假如你计划将培养料全部进行半生料栽培,请在9—10月这两个月内,发动一切人力、物力将培养料全部播完,一旦错过了-佳安全期必是危险期,如迟于10月底播种,成功率将大打折扣。
⑵装袋接种  装袋前料的含水量以手握紧料有水印但不能渗出为宜,如指缝内有水渗出就偏多了,刚开始拌料时即建堆前,水份可偏大一点,掌握在手握紧料有水渗出,并往下滴了3—4滴,经15小时左右预热、挥发、下沉后,水份会自动减少。
袋膜选用宽22cm、厚1.5丝聚乙烯塑料袋,可事先栽成45cm长,一头用线绳扎紧。装料时,先抓一把棉籽壳放在袋底部,然后放一层菌种,再装料,边装边压实,装至近袋口时,放一层菌种,再抓一把棉壳封面,用种量为15%,扎好袋口后,在2小时内用筷子粗的铁丝在袋两头各打4—6个透气孔,也可在自制一个多齿钉,直接在料袋两头整体打眼,更为方便,洞眼深度为5—8cm。
培养料水份和透气孔是决定生料栽培的成功关键,装料前培养料的水份过大,日后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杂菌感染几率也大大增加。另外袋两头菌种就是通过透气孔吸取氧气而萌发生长的,没有透气孔,菌种层由于缺氧而闷死。透气孔少回过小,有两个缺点:一是发菌中期,菌丝生长速度滞缓,甚至停止,严重时还会感染杂菌。二是不利于菇蕾形成或生长;透气孔多或过大也不行,也会带来两个缺点:一是易引起虫害和杂菌浸染,二是形成菇蕾基数过多,给管理带来麻烦。另外,菌袋两头各放一把棉籽壳,是让菌种在适温环境下,迅速萌发吃料,早早封面,起到一种保护层作用,保护层厚度以1cm左右为宜。
要使半生料栽培发菌成功率达到100%,每年换一个地方是重中之重,且新场地和旧场地要相隔300米,没有田间更换场地的也要在播种前两个月腾空发菌场所,对发菌场所要严格干燥、消毒,旧污染料不要就近乱丢,要运到1000米以外的地方。否则,用连续栽培两年以上场地再进行半生料栽培,发菌污染及发病率将会增加20%以上。
六、平菇发酵栽培菌袋制作
棉籽壳和玉米芯均可采用发酵料栽培,播期必须掌握秋季8—11月进行,-佳黄金播种期为秋季9—10月,其余时间我们不提倡播种,否则,播种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生产配方:
①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粉2公斤,多菌灵0.2%
②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粉20公斤,多菌灵0.2%
③玉米芯85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5公斤,尿素0.2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
④玉米芯850公斤,麸皮100公斤,玉米面50公斤,菇大壮5—6袋,尿素2公斤,复合肥10公斤,石灰30公斤,多菌灵0.2%
⑴发酵处理  先将辅料混匀加入棉籽壳或玉米芯中,再用清水调湿,不易吸湿的原料,如复合肥,应事先单独浸泡或压成粉状加入,培养料经调湿拌匀后,便可建堆。
料堆一般建成1.2—1.5米、高0.8—1.2米、长度不限的长堆,每个料堆的容量不低于250公斤干料,-好能达到5000公斤左右或更多一些,建堆时,料堆四周要轻轻拍实,堆边呈墙式垂直状,或略有倾斜,以不蹋料为准,堆顶拱起呈龟背形,料堆建好后,用直径5cm的木棒先在料堆顶部垂直向下打1—2行透气孔,再在料堆两侧的中部和下部各横向斜打1行透气孔,间距30cm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别到达料堆底部和料堆中心部位,随后在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再用草帘、麻包、蛇皮带等能透气的覆盖物将料堆覆盖好。
料堆覆盖后,根据气温高低,约2—3天,在表层25cm左右深处,料温升到55——60℃时,开始计时,维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推,翻推要领是,把料堆外层(干燥冷却层)培养料与内层(好气层发酵层)和底层(厌气发酵层)的培养料互换位置,翻堆后,重新建堆,打气孔和覆盖的要求,与初建堆时基本相同,当料堆温度再次升到55——60℃时,仍保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重新建好料堆。平菇培养料堆积发酵,一般需要翻堆3次,堆期依气温不同约5——7天,当培养料色泽均匀转深,质地变得柔软,料内出现较多白色防线菌、闻不到氨、臭、酸味时,便可拆堆终止发酵。拆堆后,等料温降到30℃左右时,就可装袋播种。
⑵发酵过程注意事项:①气温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很大,当气温在20℃以上时-有利于发酵,若气温低,发酵时间要延长,应特别注意保温。②培养料的含水量对发酵过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当水分高于70%以上,培养料会发粘发臭或腐败变酸,料温上升缓慢;当水分低于50%时,会出现烧堆的“冒烟现象”。出现以上情况时,要马上散退调节水分后再重新建堆。③培养料发酵期间,不要让太阳直射和雨淋。④堆的形状大小也影响发酵过程,一般堆积发酵一堆不能少于250千克培养料。堆的形状以梯形长堆为好。料多时增加堆的长度,这样建堆可以保持堆内外差别小,发酵比较均匀。
⑶调整发酵料的水份  将发酵前的水份掌握在培养料有水渗出且有3—4滴为宜,因发酵过程中水份自然减少,发酵后装袋的水份应掌握在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间有水印、但无水渗出为宜。注意,在装袋前调整水份含水量时,要以“宁干勿湿”为原则。
⑷装袋接种  装袋接种方法同半生料栽培完全一样,不需任何灭菌消毒,采取就地露天开放接种。
三层菌种播种法:如果老场地杂菌基数较多或迟于10月底播种,可采用微孔通气三层军种播种法,用这种方法袋栽发菌速度快,比两层菌种方法快10—12天,减少了杂菌污染机会。但有两个缺点:一是出菇期洞眼内会出小菇,给管理造成麻烦,二是不利于补水,因补水后滞留在袋底的水会从洞眼流出,对整个产菇期的产量将有影响。具体微孔通气方法为:装料时,在袋中间多放一层菌种,除两头放菌种、打洞眼均按常规外,还要在中间菌种层上用细针沿一圈菌种部位均匀刺10—12个小孔,另外在料袋堆发菌时,要成井字形放,即使是低温,也不能采用“袋靠袋”码堆发菌。否则,袋与袋之间会堵住针眼,影响中间层菌种透气或造成菌种缺氧死亡,严重的还会造成菌袋生绿霉。
八、平菇发菌期管理技术
半生料或发酵料或熟料菌袋接种后,应移入发菌场地排放,进行菌丝培养阶段管理。
㈠ 料菌袋的菌丝培养
  熟料菌袋发菌管理的技术关键是:合理排放堆码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等,熟料菌袋的料温变幅较小,菌袋温度的变化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为了能合理控制发菌温度,菌袋的排放形式一定要受环境温度影响,当气温在20—26℃时,菌袋可采用、井字型堆码,堆高5—8层菌袋;当气温上升到28℃以上时,堆高要降到2—4层,同时要加强培养环境的通风换气。盛夏季节,当气温超过30℃时,菌袋必须贴地单层平铺散放,发菌场地要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时可泼洒凉水促使降温,将料袋内部温度严格控制在33℃以下。
正常情况下,采用堆积集中式发菌的菌袋,每7—10天要倒袋翻堆一次,若袋堆内温度上升过快,则应及时提早倒袋翻堆,翻堆时,应调换上下内外菌袋的位置,以调节袋内温度与袋料湿度,改善袋内水份分布状况和袋间受压透气状况,促进菌丝均衡生长。同时,可根据气温和料温的变化趋势,调整菌袋的排放密度和堆码高度。熟料菌袋随着菌丝不断生长,菌袋温度会随之上升。因而,要特别加强对袋堆内层温度的检查。栽培者必须牢记,只要菌袋尚未培养成功、进入出菇管理,都要防止烧菌现象发生。
㈡ 半生料或发酵料菌袋的菌丝培养
菌袋培养的通风主要是通过打开大棚两头和支开大棚两旁薄膜实现的,在发菌阶段要确保空气大通流,严禁关闭通风口,否则会造成大批菌袋烧菌而报废,具体管理措施为:
⑴合理排放菌袋,严格控制料温生料栽培料量多,接种量大,料内各种微生物繁殖活动聚积的发酵热和平菇菌丝生长产生的生物热,会促使料温上升、菌袋发热,这种特性,在菌袋处于低温季节堆积发菌不加温培养时,有很好的自身供热式增温效应,对平菇菌丝生长也有利,是生料袋栽优势所在。但8—10月半生料栽培安全期内,特别是气温较高的8月份,这种增温效应则很容易形成烧菌,所以合理排放菌袋,严格控制料温,防止菌袋烧菌,是生料菌袋发菌管理的重点工作。与熟料菌袋相比,半生料菌袋比熟料菌袋产温要高5℃左右,通常,在气温20℃左右时,菌袋可采用井字型排列,每墩可放4—5层,墩与墩间距20cm,当气温在25℃时,菌袋只能贴地单层散放或每墩不超过三层排放;当气温在30℃时,菌袋内温度即达到35℃,除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大棚两边薄膜外,还要往棚顶薄膜内外及菌袋上升到38℃,菌丝全部停止生长,如果连续三天38℃高温,大量鬼伞菌就相继出现;当温度上升到40℃时,灰白或浅白色平菇品种连续12小时,就会使菌丝烧死而报废,而灰色或黑色平菇品种菌丝连续6小时就会死亡。由此看出,浅白色平菇菌丝耐高温能力大于灰黑色品种,建议灰黑色或黑色品种如采用半生料或发酵料栽培投料时间不要过早。
⑵加强倒袋翻堆和俭杂工作   翻堆工作一方面可以控制料温过高或袋料内过于闷湿而引起的污染率上升,另一方面能及早发现并检出被浸染的菌袋,防止受害程度加重,半生料或发酵料菌袋的检杂工作应贯穿整个发菌期,特别是发菌前期和中期尤为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主意要点:①接种后2—3天,经检查,菌种未萌发,多属于未打透气孔,应立即补打洞眼。②接种后2—5天,菌种块萌发,但不吃料,多属于袋内温度的问题,特别是菌种层周围温度太高,超过34℃,应立即降低培养温度,采用单层散放,贴地发菌。③发菌中期,如发现袋中间有少许毛霉、黄曲霉,只要不是绿霉,都不要惊慌,这类菌袋经正常管理和培养后,平菇菌丝都能-终压住或盖没污染区域,并能正常出菇。如发现个别菌袋水份偏大,多余积水沉淀在袋底部,可将菌袋立放在地面上,让水通过透气透气孔流出。④凡污染绿霉,已无法挽救的菌袋,则应及时清理出场地,倒出晒干贮藏,供以后熟料栽培二次再利用,以免污染生产环境或传染给健康菌袋。
㈢ 发菌后期管理工作
无论是半生料菌袋或发酵料菌袋,还是熟料菌袋,发菌后期管理方法则基本相同,当菌丝长至料袋3/4时,即可进行摧蕾管理,菌袋排放仍按原来发菌阶段方式,不要急于墙式码堆,在气温较高季节,过早码堆,料温升高,不能满足出菇条件,菌丝繁殖时间拉长,形成菌皮。菌皮过厚,不但造成培养料养份无效损耗,还会阻、碍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使出菇时间向后推迟20—30天。
气温较高季节摧蕾方法是:白天和晚上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中间旁薄膜,让冷湿空气直接袭击菌袋,每天中午用井水向顶棚薄膜内外、棚内空间、地面喷一次,以减低袋温,人工拉大温差,促使菌蕾形成。通常,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菌丝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分泌或出现团粒状的原基时,即菌袋培养已达到生理成熟,等菌袋原基有70%出现(即100袋料筒有70袋现蕾时),即可就地墙式码堆出菇。
如因品种选择不对路或天气反常气温高等原因,菌袋形成了很厚的菌皮,甚至菌皮上长了很多刺,生产者也不要着慌,这类料袋坏不了,但会推迟一个月等温度较低时才出菇。总之,产生菌皮的料袋总产量和产菇效益都要下降,此时的管理方法是:应立即散放料袋,降低袋温,用线绳扎口的栽培袋要用刀片按“| | |”形在袋两头菌皮上划三道刀痕,刀缝长6cm左右、深1cm左右;套圈的栽培袋要揭开报纸,并将套环内老菌块扒去。管理要点为,每天中午喷水一次,按照常规保湿、通风管理,等待现蕾。
九、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
㈠出菇前袋口处理
凡袋口采用套环报纸封面的熟料菌袋,应该封口纸完全除去;凡采用线绳扎口、微孔刺眼的熟料菌袋要在菌丝发满后现蕾前,依品种不同而分别管理,是浅白色或灰白色白色菇种的要用筷子粗的铁钉分别在两头打4个眼(因以前的刺眼太小,不利于发菇),以利洞眼内形成菇体,是灰色或黑色品种的,要解开扎口线,拉开袋头,再系上出菇套环;凡袋口采用打洞透气发菌的半生料和发酵料菌袋,要依品种情况分别对待:①灰白或浅白色品种,可保持原状态,让其在透气孔内自然形成原基。不打开袋口,既可保住料内水份,又因出菇集中、菇根干净、商品价值高。②灰色或黑色品种,因好气性强、菇脚粗,在透气孔内菇蕾冒不出来,所以,袋料菌丝一经发好,在现原基前就将袋两头系上出菇套环,不必盖报纸。
㈡码堆
在出菇场所堆前,地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防止菇体带泥或有利于洁净管理。以半地下大棚内码堆为例,排袋时要按单行排放菌袋,一层一层的堆码菌袋,每层7—9个菌袋,高放6—7个菌袋,袋与袋之间不要紧靠在一起,要相隔1cm,以透气、散热之用,夏季及早秋出菇还要在每层菌袋之间用二根竹竿隔开,以防袋层之间升温烧袋,造成下潮菇迟迟不转或细菌性病毒污染,这一点请菇农特别引起注意。为防止菌袋滑脱、菌墙倒塌,要充分利用墙体作依托,在底层靠走道的菌袋旁打安全桩。为了有利于出菇管理,出菇菌袋排放时还应该注意,生理成熟接近的菌袋要相对集中堆码,防止菌墙出菇不齐。
㈢原基期管理
 出菇菌袋排放完毕,首先使菇棚内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此时,菇场内不宜过暗,不能郁闷,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气新鲜,日常管理除了对菇场的地面、墙壁、棚顶和空间每天喷雾一次以加强环境湿度外,不必进行通风管理,菌袋两头系上套环的因不盖报纸菌丝会裸露在空气中,所以管理上应保持较大的空气湿度,除刚系上套环时2天内不喷水外,以后每天都要将地面喷湿,还要对套环内菌丝以雾状水喷雾保湿。
 当袋口或套环内形成大量原基后,仍以保湿为主,原基体小嫩弱,对水份和风吹比较敏感,这时,管理的重点是:①切勿对原基喷水,否则造成大批菇蕾死亡。②不需通风换气,具有适当CO2浓度的封闭管理能促进原基的发生,也可依此调节原基的发生密度,即通风过早,原基会大批死亡,通风过迟或湿度大,原基成活数目增多。原基成活率过高也不是好事,会给疏蕾管理带来麻烦,一旦原基满足了要求,就必须进入开放式管理,以保证氧气的供应,否则会产生畸形菇。
㈣珊瑚期管理
进入珊瑚期后,应及时揭开棚两边通风口,让空气在日夜24小时内都要形成对流,注意:空气对流量要随珊瑚期到成菇期逐渐加大。如果进入珊瑚期后,让不通风,或空气不能形成对流,菇体将只长菌柄,不长盖,形成金针菇类形。珊瑚期通风应缓慢进行,通风大小主要靠每个通风口的敞开度来调节的。珊瑚期因需氧量还较少,敞开通风口1/4即可,若风力太强,气流过快,会造成小菇干枯,湿度管理还是依照每天喷雾一次,如遇干燥天气,出菇部位也可喷雾,一掠而过,这对防止小菇干枯和促进菌盖、菌柄分化非常必要。
除抓好通风和湿度管理外,疏蕾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颈圈出菇,因出菇集中不需要疏蕾,半生料或发酵料袋栽两头因有透气孔,每个洞眼都有可能形成菌蕾,这时,应在每袋两头各选1—2茁肥嫩的菇蕾,去除其它洞眼菇蕾(小菇蕾仍可在集市上出售),让选留下的菇蕾集中生长,形成大菇、优质菇,如果不进行疏蕾,特别是头潮菇,出菇太多,因互相争夺营养,从而使菇形变小,畸形菇增多,商品价值也大大降价,菌蕾疏选工作一直持续到三潮菇结束。
套环出菇可不进行疏蕾管理,因出菇集中,可自然形成大菇,但有的菇农将套环直径做得过大或管理时湿度过大,将套环内原基成活个数明显增多,甚至成堆出现,这时也要进行疏蕾处理,即用刀割去套环下一半菇蕾,让其上一半集中生长,否则,会造成大量长柄菇或喇叭菇。
㈤成形期管理
   当幼菇菌盖直径长到1cm以上时,菇棚内的喷水次数要响应增加,并可直接向菇盖上喷水,喷水量以湿润菌盖但不积水为标准,灰白或浅白色品种对积水还较适应,无异常反应,但灰黑色品种对积水就敏感,极易产生黄斑。菌盖积水是菇体发病的主要原应,应尽量避免。喷水时间为上午10点和下午4时各1次,随着菇体的发育长大,对氧气和水份的要求也俱增,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口敞开度也应由1/4到全部揭开,且要日夜通风。通风和喷水管理要机动灵活,雨天、雾天应加大通风量,少喷水,以促进菇体迅速发育;若遇到刮风天气,要多喷水,保持湿度,并适当关闭或减小迎风的通风口,防止菇体失水过快、干枯。另外,喷水后千万不能关闭通风口,防止菇体吸水后缺氧,以至营养输送受到阻碍,造成小菇发黄或成批死亡。特别注意:喷水后立即关闭通风口是造成黄菇、死菇祸手之一,应引起菇农重视。总之,整个长菇阶段,棚内应有良好的湿度环境,要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子实体发生病害。气温较高季节,由于袋层之间用竹竿隔开,出菇也快,大,还可有利于下潮菇快速发生。
当头潮菇长至7—8分成熟时,便可采收,一般头潮菇生长迅速,菇体幼嫩肥大,产量高,品质好。灰白或浅白菇头潮菇转化率可达50%左右,灰黑菇可达80%左右。
㈥采收
平菇成熟的标准是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此时,菇单丛重量达到-大值,生理成熟也-高,虽其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初熟期,但菌盖边缘韧性较好,菌盖损率不高,菌肉厚、大、肥嫩,商品外观较理想,售价也高。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菇体老熟,会大量散发孢子散落散落到其他小菇上,也会造成其它小菇未老先衰。采收时,袋栽洞眼出菇的,用手按住菇丛基部,轻轻旋钮就可,采下来的菇柄短或无柄,大小适中,市场畅销。若是袋栽套环出菇的,采下的菇因带有基料还哟啊用利刀削去菇根。套环出的菇比洞眼出的菇菌柄要稍长,属正常。采收后,应将袋口残留菇根、死根等清除干净,接着进入转潮期管理。
平菇菌丝生长的异常及杂菌的防治
㈠菌丝生长异常现象  
1.接种后料面上和菌种块上都出现绿色杂菌是怎么回事?
产生绿色杂菌是一种木霉,另一种是青霉,这两种杂菌的孢子在空气中活动频繁,一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萌发生长,造成危害。出现这种杂菌,绝大多数是由于接种时操作污染造成的。如果无菌操作规程失误或接种环境消毒种没有萌发,没有抵抗能力,一旦杂菌产生首先就在料面上出现。这里重点强调接种箱密封问题,除箱体密封外,还要在接种袖口外加套一层塑料薄膜,以杜绝操作时两手来回抽动造成的空气进入。
2.接种后既不长杂菌,菌种也不萌发的原因是什么?
⑴原料处理不当,没有进行干晒,由各种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有害的化学毒素存在于培养基中。
⑵装袋或装袋后没有及时灭菌,培养基因酵母菌作用而发酸或发臭,产生大量的抑菌物质。
⑶加入的石灰量大,碱值过高。
⑷加入的松木锯末没有进行干晒处理,松油含量高。
⑸培养基中加入了过多的尿素等化学肥料使料中氨气太重,抑制了菌种的萌发。
3.菌丝能吃料,但生长细弱无力的原因是什么?
⑴含水量小 , 培养基的含水量在60%时,菌丝才能充分分解和吸收基质内的营养,如果低于60%的含水量,菌丝生长细弱无力。
⑵灭菌时间短   灭菌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杀死培养基中的全部杂菌,第二就是增加基质腐熟程度,有利于平菇菌丝迅速分解吸收营养。灭菌虽然杀死了杂菌,如果腐熟程度达不到,前期菌丝就细弱无力,这种细弱无力的菌丝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会逐步壮起来,但这种菌丝的质量会下降。
⑶培养基碱值过高,碱值对抑制霉菌有积极作用,碱性越高,平菇菌丝就越难以适应,拌料时要严格掌握生石灰的使用量,碱值过大,虽杂菌污染率低,但还会造成菌丝生长细弱,严重时菌丝会不生长。
⑷培养基内氮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偏低,培养基内由于麦麸、玉米粉等比例偏低,造成氮、维生素含量不够,满足不了菌丝生长对氮源的需要,菌丝自然稀疏无力。
⑸酵母菌感染   由于菌种带菌或灭菌不彻底或接种污染原因造成细菌感染,感染的菌丝部位出现黄色的粘液,从而感染的料袋,菌丝-终也能发好,但出菇后产量和抗病性将大大下降。
4.菌丝吃料异常浓白、生长太慢的原因是什么?
⑴培养基含水量过大已超过70%,菌丝生长受阻。
⑵灭菌时间太长,使培养基酸化。
 ⑶未加石灰或石灰加得太少,高温消毒后,培养基偏酸。
 ⑷培养基内氮源等营养物质加入太多(如麦麸、玉米粉等)。
 ⑸料袋播种后,采用两头线绳扎口的,扎口太紧或没有及时刺眼,造成菌丝缺氧而停止生长。
    菌丝生长速度这就好比用二层纱布过滤马铃薯煮液一样,马铃薯液蒸沸时间越长,浓度越高,过滤速度也就减慢。马铃薯液蒸沸时间越短,浓度越稀,过滤速度也就加快。有人说,菌丝质量不是越粗壮、浓白越好吗,这是对的,但对于粗壮、浓白,菌丝长速将大大减慢,如用17cm×33cm×5cm要55天,菌龄长影响栽培计划是小事,还有三大坏处,①气温较低时,菌丝长2/3就会出现蕾出菇。②气温较高时,菌袋上半部易长菌皮,造成上半部菌种过早老化。③菌龄长,菌丝衰老严重,整体活力下降。
杂菌与食用菌的关系相当杂草与绿色作物的关系,它们并不像病菌那样直接侵害食用菌,而是通过在培养基上生长,与平菇菌丝互相争夺养分,同时形成毒素,抑制食用菌生长。因此也常称其为竞争性杂菌,危害食用菌的杂菌主要是霉菌类、少数的高等真菌、细菌和黏菌。受杂菌污染的菌袋,既然免强出菇,菇形也小,质量又差。
1. 熟料栽培的杂菌控制
熟料栽培的杂菌污染源主要有培养料带菌(灭菌不彻底)、菌种带菌、接种工具带菌、接种操作外界杂菌侵入和培养期间的外界杂菌侵入等。据此,防治要点在于:
(1)选用洁净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彻底灭菌。这是预防杂菌污染的第一道防线。
(2)认真挑选菌种,杜绝菌种带杂菌。
(3)科学配料,控制水分和PH值,创造不利于杂菌侵染的基质条件。经验表明,料中未加多菌灵和石灰,霉菌污染率较高;当加入多菌灵和石灰后,霉菌污染率可明显降低;含水量偏高时霉菌污染发生多,含水量偏低时,霉菌污染发生少。
(4)严把无菌操作关,有条件的接种时尽量采用精细环保操作。
(5)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促进菌丝快速、健壮生长,并注意场所洁净、干燥,以减少外界杂菌的侵染。
2、半生料和发酵栽培的杂菌控制
生料和发酵料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微生物。菌丝培养期间,污染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培养料的微生物区系中的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污染就发生了。通常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污染:
(1)在8—10月-佳安全期内突击播种,大量事实证明,在每年8—10月这三个月内播种,利用半生料和发酵料栽培成功率达98%以上,发菌过程中,即使遭遇黄曲霉等杂菌污染,都影响不大,菌丝照常吃透它;如果迟于10月底或冬季播种,发菌初期一切正常,看不出任何毛病,发菌后期菌袋两头易遭绿霉污染,菌丝一旦出现绿霉,就无法挽救而报废。
    (2)提高培养料的PH值,即增加石灰用量,在不明显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前提下,抑制霉菌的生长。
    (3)培养基适当偏干,增加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抑制霉菌生长。
    (4)加大接种量,占取料中的微生物种群优势。
    (5)料中适量加入多菌灵和克霉灵等杀菌剂,抑制霉菌生长。
    (6)创造利于平菇生长环境条件,每年或-多两年换一次场地进行平菇种植,无条件换场地的,要在秋季投料之前两个月将场地拆清彻底爆晒及干燥消毒,然后再重新搭棚生产。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同一场地要想秋冬平菇高产无病,夏季菇-好不要生产。否则,夏菇生产中遗留的虫害及杂菌会影响秋季平菇的生产,反而会带来得不偿失的反作用。
十四:长稻草栽培平菇高产新技术 
 稻草是量大面广的廉价资源,目前利用价值不高。如果采用本文介绍的优化新技术栽培平菇,能提高其生物转化率,变废为宝。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不需切碎和高温蒸煮)、生产成本低(无需投资设备)、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可达200%)的特点。
 一、品种选用 如草丰一号、皖西2号、复壮802等。栽培种-好用营养丰富的粮食主料生产种,如麦粒、玉米、谷粒、棉壳菌种。
 二、原料准备 将干燥、无霉变的稻草原料放入装有清水的泡料池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沥水后堆置。堆置过程中每吨料均匀撒入2公斤增温发酵剂(一种食用菌专用发酵剂),堆高1米、宽2米、长度不限。盖上草帘或薄膜。当堆温升至60℃时,保持2天,进行翻堆。在翻堆过程中,每吨料均匀撒入6-10公斤尿素,当堆温重新升至60℃时,再翻堆1次,同时洒水以保持湿度。发酵10-15天后,稻草疏松呈棕褐色并散发清香味时即可。将发酵好的稻草堆降温。
 三、制作菌包 先准备模具和农膜。以木板制成长90厘米、宽60厘米、高40厘米无底无盖模具,生产量大时可多制作几个。农膜按200厘米×170厘米的规格裁剪,一个菌包用1张。将模具放到清洁干净的培养室,模具内放1张展开的农膜,撒少量菌种在膜内,然后放入发酵好的培养料,稍压紧,上面及四周撒菌种。然后用农膜把料包起来,脱膜,将菌包墙式叠放3-5层。
 四、发菌培养 将制好的菌包放在培养室内遮光培养,做好通风换气和降温工作,当菌丝封面后,可在菌包上刺孔或撕开部分农膜,并及时翻包检查,清除被杂菌感染的菌包,加大通风量,直至菌包全部长满菌丝为止。
 五、垒墙出菇 当菌包长好后,脱去农膜,采用单垄双行形式叠成菌墙,行间相距30厘米并填满肥土。覆土料以有质丰富的水稻土或菜园土为主,添加石灰1.5%、尿素0.5%、磷酸二氢钾溶液0.5%,加适量水,拌匀堆沤备用,湿度以抓起能成团,丢下即散为度。层间填上3-5厘米厚肥土,使行间肥土相通成为一个整体,一般叠5-7层为好。然后保温保湿,10天即可现蕾出菇。栽培场地室内外均可,以室外阴棚为好。
 六、出菇管理 现蕾后,保持菇房或菇棚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在干燥时每天对菇体喷水。采完1潮菇后,停止喷水2-3天,然后菌墙行间肥土灌注食用菌营养液或0.2%尿素和0.1%白糖水混合液。10-15天又可现蕾,共可采4-5潮菇。
十五:袋料栽培黑木耳速生高产新技术 
  黑木耳是一种滑嫩爽口、清脆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素中之荤”之美称。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清涤胃肠等功效,药用价值相当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一、栽培季节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适温度为20--30℃,袋料栽培一般在春秋两季。长江以南地区,一般以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上旬培育菌袋,4月中旬至6月中旬长耳;秋季以8月下旬至9月底培育菌袋,10月上旬至11月底长耳。
  二、培养基配制   按照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人工配制黑木耳培养基一般用杂木屑或稻草作原料。现分别介绍如下:
  1、杂木屑培养料配方:杂木屑78%、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料与水比例为1:1.2--1.3,配方中的米糠也可用麦麸,石膏粉可用碳酸钙代替。
  2、稻草培养料配方:稻草65%、米糠32%、石膏粉1%、过磷酸钙1%、料与水比例为1:1.7--2。稻草截成2--3cm,溶水5--6小时与其它料拌匀。
 培养料配制要掌握四个关健:一是拌料力求均匀,将可溶料溶于水中与不溶料拌匀,二是严格控制含水率,标准含水率以60%为宜,即用手掌用力握料,指缝有水而不滴,伸开手指料成团;三是测定适宜pH值,黑木耳偏酸,应掌握在pH值在5--6,四是注意堵绝污染源,要选择优质、干燥、无霉变原料,拌料选晴天,拌料后迅速装袋。
 三、装料打穴与灭菌接种    常用长袋装料法,其方法为:采用一端封口,12x50cm长的低压聚乙烯栽培筒,全筒套入装料机的出料筒,压紧装足料后及时扎紧口,扎后袋长为40cm,然后迅速进灶灭菌。接种时用打洞器在料袋打4--5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5cm、深2cm,接种后用食用菌专用胶布剪成3.25x3.25cm的小方块贴紧接种口,防止杂菌污染。
 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灶,料进仓后要用旺火猛攻,在4小时内仓内温度达100℃,维持10--12小时才达灭菌彻底。接种应在灭菌后的料袋温度降到30℃时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抢温接种。
 四、培育菌丝体 菌丝体培育应严格掌握以下六点:  1、培养室消毒与菌袋排放。培养室按每15立方米用0.75--1kg福尔马林煮蒸杀菌后,菌袋进房长袋采取卧倒排放。
 2、调节温度。室温3天以内以26--28℃为宜,但不得超过30℃,从第4天起随着菌丝生长,袋内温度逐渐上升,从第4天至15天室温调节在25--26℃,16至35天以23--24℃为宜,35天以后以18--20℃为宜。
 3、掌握空气湿度。菌丝培育要求室内干燥,相对湿度应在55--65%之间,后期不超过75%。
 4、室内宜暗防光。培养阶段要把门窗用黑布遮光并保持通风。当菌丝生长85--90%时,可提前2天透光,诱引耳芽形成。
 5、通风增氧。黑木耳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需要空气新鲜,室内每天要通风换气1--2次,每次30分钟。经20天培养,接种口周围菌丝呈园状直径为8--10cm时,可将穴口贴封的胶布掀开黄豆大孔隙,让氧气透入,加快菌丝生长。
 6、经常检查。发现有黄、红、绿、青等颜色杂菌,应及时拣出用福尔马林注射处理,另室隔离培养,防止杂菌蔓延。
 五、栽培管理   木耳栽培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室内层式栽培、野外露地袋栽等,这里主要介绍室内层式栽培。
 室内层式栽培是将菌丝体培养成熟的菌袋转入出耳阶段放进多层式架床出耳的过程。为了达到速生高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菌袋消毒、增穴。开穴前,菌袋用0.2%高猛酸钾溶液擦洗袋面,在袋面两侧共开8--10穴,穴形以“v”为佳。穴口长1.5--2cm为宜,穴间距5--6cm。
 2、排放出耳。将开穴菌袋平放架床上,盖上旧报纸,喷水于纸上起保湿作用。湿度以90%为宜。一般经10天可现耳芽。
 3、控制温度。室内出耳必须控制在15--25℃,以不低于15℃和超过28℃为好,如高温季节应中午关闭门窗,早晚通风。
 4、增光诱耳。室内出耳要加强光照,并经常调换或转动菌袋位置,使菌袋感光均匀。
 5、通风换气。要保持耳房空气新鲜。
  六、采收加工      黑木耳从接种到收获结束一般为80--110天,当耳片充分舒张、色泽转淡、肉质肥软时已成熟,应及时采收。 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加强通风,这时耳片稍干,采收不易破裂,-好选晴天上午采收,利于晾晒。采摘菌根要摘清。采收时可采大留小,第一批采取后要停止喷水2天,然后用利刀削去表层老化菌丝1cm,让新菌丝再生。 木耳加工通常使用干制法,停水采收的鲜耳一般以10kg加工成1kg干品。阳光晾晒时将木耳均匀铺在晒帘或尼龙纱上,晴天1--2天可干,未干前不得翻动,以免破碎而影响质量。如用机械脱水,烘温应从35℃开始,在35--40℃经4小时后可适当升至45--50℃,再烘4--5小时至干燥,一般从进房至干燥约需10--14小时。干燥后轻拿轻放,以防破碎。
十六: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是我国-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了解其生长特点,掌握其栽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   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10~13℃,子实体生长适温6~8℃。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   
 二、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为合适,使用前,-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3mm的占20%,1~2mm的占40%,1mm以下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米糠中含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用。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为3∶1,每m3混合料加水350kg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三、装瓶灭菌   用800mL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480g。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放置时间过长(夏天2~3h)就会发酵,灭菌后的培养基变黑,这种培养料发菌慢,产量低,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常压灭菌,料内温度达98℃以上后维持4h;高压灭菌,料内温度达120℃70min,灭菌结束,瓶子趁热放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5~20℃,及时接种。
  四、接种   一般是在无菌室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五、菌丝体培养   将接好种的菌瓶及时转入培养室,应控制温度在18~20℃,空气湿度在60%~70%,每m2摆放390瓶,一般2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20~25天,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瓶。
  六、搔菌   所谓搔菌就是用搔菌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这是促使菌丝发生厚基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丝生长正常的瓶子,再搔菌丝生长较差的。若有明显污染以不搔为佳。搔菌方法有平搔、刮搔和气搔几种。平搔不伤及料面,只把老菌种扒掉,此法出菇早,朵数多,刮搔是把老菌种和5mm的表层料(适合锯末)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伤及菌丝,出菇晚,朵数减少,一般不用。气搔是利用高压气流把老菌种吹掉,此种方法-简便。
七、催蕾   搔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此阶段应控制温度12~13℃,给予足够低温刺激,促使原基形成。但在头3天内,还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使菌丝恢复生长。此后由于呼吸转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丝恢复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要防止料面干燥,用增湿器进行增湿。催蕾时每m2叠放240个瓶子。约7天左右,便可看到鱼籽般的菇蕾,12天左右便可看到子实体雏形,催蕾结束。
八、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应控制在8℃左右,空气湿度85%~90%,空气环境力求接近自然状态,以促使菇蕾在低温环境中分化分枝。当菇芽长至0.2~2cm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至4~6℃,空气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0.1%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200Lux的光照(每天2~3h),促使金针菇菌柄长度整齐一致,组织紧密,颜色乳白。抑制主要是用慢风对准子实体吹拂。每m2放置150瓶。在低温和冷风吹拂下,虽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很整齐、强壮、坚挺。待子实体长出瓶口3cm时,即可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九、生育与采收加工 生育阶段的室温应控制在8~13℃,空气湿度75%,光线以黑暗为主,每m2放置200瓶,待子实体长至13~15cm高,菌盖直径0.5~1cm时即可采收。
采收后将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生长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包装,一般用聚乙烯袋抽气密封小包装,每袋100g。
十七:袋料银耳栽培高产新技术
袋料银耳技术具有栽培原料广泛、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特点,大有发展前途。一般农户利用30平方米的房间2个,每次栽培3500袋,可获纯利3000多元。一年种植5批,一共获纯利1.5万多元。
一、科学配方:
  ①棉仔壳83%、麦皮15%、石膏1.8%、尿素0.2%、水份50-53%。
②木屑75%、麦皮20%、石膏1.5%、过钙1.2%、白糖1%、黄豆粉1.3%、水份45-48%。
③木屑38%、棉仔壳40%、麦皮20%、尿素0.2%、硫酸镁0.3%、石膏1.5%、水份45-50%。
二、培养基装袋打穴:
塑料袋厚度为0.04cm,宽度12cm,长度55cm。培养料配制后,必须用手工或装袋机装入袋中,装袋要求装实,袋口留8cm长,然后用纱线扎好,并将料袋稍加压扁,以便排放,菌袋不致滚动。然后用打孔器每袋打3—4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1.2cm,穴深1.8cm,接着用干净布把袋面擦干净,粘贴规格为3.2X3.5cm胶布或透明胶封口。
三、培养基灭菌
培养料进入常压灶灭菌,火力要大,力争5小时内把温度上升达100℃以上,注意中途不加冷水、不停火、不降温。温度保持12-18小时。灭菌结束后趁热卸灶,将培养袋取出,仔细观察。培养袋发现破袋或穴口胶布翘起,应及时用胶布封贴,以防杂菌侵入。
四、菌种的选择
银耳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产量的高低,适宜袋料栽培的菌种,首先必须通过试种后再观察栽培种白毛团要求白色结实,早吐清黄水,羽毛状菌丝在木屑菌种瓶内生长均匀4-8cm深。

 五、拌种
银耳菌种是由两种菌丝组成,冷天栽培选择白毛团偏少的菌种,热天选白毛团较强的菌种。栽培种预先处理,必须在接菌箱内无菌进行,首先将菌种用菌铲或拌菌机把白毛团拌碎,然后再与香灰菌丝搅拌均匀。一般白毛团与香灰菌丝混合比例为1:30-50之间。栽培种适龄期为6-18天,-适期为9-12天,幼龄期为6-8天,老龄期为主3-18天。适龄期菌种可即拌即用或提前一天搅拌。老龄菌种因香灰较弱、白毛团较强,必须将白毛团表面挖掉部份,达到相应的比例。而幼龄菌种因白毛团少,可以提前24小时搅拌。银耳栽培种一般每瓶可接160穴左右,用弹簧接种器接种,接菌器要经过酒精灯火焰的有效控制区,放 入穴内,但穴内菌种要比胶布凹5mm,有利于白毛团扭结成原基,加快出耳。
六、菌丝培养阶段
(一)萌发定植期:按种后,以井字形堆叠或直接将菌袋排放在菌架上,头3天为萌发定植期,发菌室要求干燥,空气清新,温度在25-27℃之间,让羽毛状菌丝以-佳的迅速萌发生长,减少污染,若温度低于23℃,应提温,并适当通风,若温度超过30C,必须通风降温,以防羽毛状菌丝细长无力,白毛团烧死。
(二)菌丝大量繁殖期,3天后菌丝长至直径4cm左右,开始向纵深大量生长,袋内温度开始上升,室内温度应降至23-25℃,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及时取出处理,经过7-10天的培养,穴内白毛团菌丝逐渐扭结形成原基。
七、出耳管理
(一)子实体形成期
菌袋通过发菌室培养7-10天后,就要转移到栽培室管理,此时袋内氧气已基本耗尽,如不及时开穴通气,菌丝将减慢甚至停止生长,白毛团出现吐黄水腐烂。故应将穴口胶布掀开5mm大的小孔,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促进菌丝生长及白手团原基分化成子实体。以白毛团原基到子实体分化需要12-16天,这一段时间很关键,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减产或前功尽弃,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85-93%之间,经常观察种穴是否有白毛团原基或黄水出现,若黄水过多,应把它倒掉并且降温保湿。温度高于28℃以上时,应加强通风喷水。以防高温,白毛团萎缩下沉,出耳缓慢或烧死白毛团菌丝,以致产量下降。
(二)子实体生长期
当原基分化成子实体,占整批菌穴60%时,可以将原来接种穴胶布全部撕掉,菌袋一袋挨着一袋侧放,盖上报纸,并喷水使报纸充分湿润。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穴内有零星水珠。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当子实体长至3-4cm,若湿度太低可掀开报纸将水直接适时均匀雾化喷洒在子实体上。遇低温应及时提高温度。若种穴内积满黄水,应及时倒干,以免腐烂,一般每天通风3次,每次15分钟,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无臭味、霉味。
(三)子实体成熟期
经过25-30天的科学管理,子实体己占满整个袋面。子实体生长逐步缓慢,若继续喷水,容易使耳片烂掉,因此成熟期湿度要逐步降低。其后管理主要是增加银耳的品质和重量,应停水降湿,让子实体充分吸收培养基的养份,一般停水5-8天,即可以采收。
十八: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是世界名贵的食用菌,属高级营养滋补品。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对阳痿不举、性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长期食用可防癌、抗癌、预防感冒、增加入体免疫力,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开发价值。羊肚菌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羊肚菌含粗蛋白质28.1克、粗脂肪4.4克,氨基酸多达20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也极为丰富,有些营养成分超过了冬虫夏草的含量,是一种高档的天然保健食品,被誉为“食品之冠”
 一、生物学环境
    1.温湿度: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为此,栽培时间应在11~12月。
    2.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忌强烈的直射光。
    3.土壤:土壤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
4.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栽培料配方
 1.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2.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3.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④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3,含水量宜为60%。
三、栽培技术
    1.熟料脱袋栽培
(1)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克,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温度下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
  (2)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覆土3~5厘米,表面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佳。
(3)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米,深15~20厘米。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2.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深20~25厘米的坑。坑底用水浇湿,将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为4~5厘米厚,每平方米用菌种(12厘米×28厘米)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厘米,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厘米,上盖一层阔叶树叶。盖完后洒水,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3.栽后管理
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湿度。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韵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4.病虫害防治
   菌丝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予以杀灭。
  5.采摘、加工及保藏
子实体出土后7~10天成熟,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于塑料袋密封保藏。干燥加工时勿弄破菌帽。可利用烤烟房烘干或晒干,勿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按质量分等级后盛装在塑料袋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十九:北冬虫夏草的栽培技术
     北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在分类学上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麦角菌目、虫草属。是昆虫的蛹感染虫草菌后形成的虫与菌的复合体。北虫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部分地区的沃土中。其营养与天然野生冬虫夏草有相似的医疗和保健功效,是一味名贵的药用真菌。
 研究所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他们根据野生虫草生长基本条件原理,坚持实践,反复试验,引进北虫草菌种进行组织分离,驯化、筛选,复壮,运用高科技液体育种技术,采用蚕蛹粉、马令薯浸出液、葡萄糖、蛋白胨、米饭,小麦,高粱等培养基配方,进行母种培养基;液体原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等制作;并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冷却,无杂菌接种,一系列精细管理流程技术措施后,一年内基地种植了一百多万瓶北虫草,长势良好,预计产干品可达3000余公斤。产品已送往省医学科学院质量检测,各种药物营养成份含量指数达到野生虫草基本相同。其中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的含量高于野生虫草50-100%。
 北虫草的生长基本条件主要是营养、空气、温度、水份、湿度、光线、PH值等七大因素。①营养:就选用碳源、氮源材料,还需矿物质元素适量配制。②空气:在营养生长阶段适当控制,但在生殖生长阶段需要通风量必须加大。③温度:属中低温恒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阶段,15-28℃之间,-适宜栽培温度16-20℃。高于35℃死亡,低于8℃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8-25℃,-适宜18-22℃。④水份:培养基含水量掌握在1:1.7之间,是产量和各种物质含量的-佳比例。⑤湿度:发菌阶段,室内控制在65%左右。子实体阶段,室内控制在85-92%之间。⑥光线:发菌阶段,无光线发菌快,子实体萌发生长阶段,要有散光照射每天补光16h,无光线或太暗光线,是只长气生菌丝、不长子实体,或长出小量子实体无力及畸形。⑦PH值:培养基呈偏酸较适宜,一般的PH值选配为6.5较好。
 北虫草的栽培技术工艺流程操作:
 一、精选原材料
1、母种培养基选料:琼脂要无杂质,银白色干燥的。马令薯无霉烂变质,去皮和挖去芽眼。葡萄糖是选用普通的;还要少量的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
2、原种培养基选料:蛋白胨、葡萄糖、磷酸二氢钾,VB,硫酸镁只是普通的,蚕蛹粉不要霉变受潮的,要干燥新鲜的。
 3、栽培原料:小麦,大米、蚕蛹粉要新鲜,干燥,无霉变,葡萄糖是普通的等。
 二、工具器材
种植北虫草需要超净工作台,玻璃试管、棉花、塑料筐、杀菌锅、摄子、天平、菌种瓶、接种室,紫外线灯,接种针、酒精棉花、消毒剂、工作服(帽子口罩套袖鞋套),培养室架、控温设备等。
三、北虫草母种制法及培养
(一)一级母种培养基配制方法
洗净玻璃试管,称好各种原材料,先把马令薯洗净削皮去芽眼,然后切片,放在铝锅烧煮。按水的比例加20%切片后的马令薯,煮开后保温20分钟,再用6层纱布过滤,捏紧渣汁,去渣,再补足水份原等量。再把按各2%剪碎的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微量元素按比例原料倒入锅内,文火溶解后再过滤。此时就可分装玻璃试管。每支试管装量1/5。擦净管口,塞好棉塞,再放在灭菌锅消毒。
 当消毒锅固紧盖后立即加热升温至0.5公斤/公分2后。即放净冷气降压至0后,重新升温至1.2公斤/公分2,文火保温40分钟,然后开盖冷却至常温,乘热进行三分之二斜面面积。隔2天后,观察玻璃管的冷凝水回落在底面,观察平面仍很平坦和无杂菌丛生就可等待接种。
(二)一级母种的接种方法
如果确定母种转管后接种的母种。先消毒接种室,再消毒母种试管和其它器具。其方法是将所用的母种试管、接种工具全部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关好门窗,再将消毒气化剂点燃汽化,迅速关好门窗,同时把紫外线灯打开,待气化40min就可准备接种。
  接种的方法是先把母种外表、器皿具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消毒8-10秒钟时间,再把母种试管口对准酒精灯火焰,并把棉塞轻轻拉出。再用接种铲把菌种划成数段,然后用接种刀按数段的接种段片再划成米粒大少的菌种移植在新的试管斜面中间培养基上。-后把原来的棉塞在酒精灯上消毒3秒钟后迅速塞回试管口,这样就完成一支母种试管接种的工作任务,以后就按此方法顺序类推接种。
(三)北虫草母种发菌管理方法
当北虫草母种移植在PDA培养基上后,立即将接好的菌移送在23℃左右的温室里恒温培养。经过5-7天的适宜温度发菌,所接入的菌种开始萌发菌丝。并向斜面周边延伸生长。此时就检查所接入的菌种周围有否杂菌生长?一旦发现杂菌立即拣出去掉。到了12-15天后,虫草母种的菌丝在适宜的温度已经长到斜面试管2/3面积时,这时候室温降至22℃左右,目的是使菌丝缓慢生长,起到复壮的作用。到了20天以后,整个菌丝布满斜面,等3-5天后就可接北虫草原种了。
 四、北虫草原种培养技术方法
   当北虫草母种培养成功后,就可以培养北虫草原种,具体培养方法是:
(一)培养基配方:
   ①玉米粉1%;②葡萄糖2%;③蛋白胨1%;④酵母粉0.5%;⑤磷酸二氢钾0.1%,水95.35%;⑥硫酸镁0.5%;⑦PH值调至6.5左右。
(二)培养方法
      ①制作原种培养基:将这些原料溶于水后装在500毫升玻璃瓶中,每个玻璃瓶装量150毫升,然后用8层纱布做成盖盖住瓶口扎紧,立即放在高压灭菌锅内进行消毒,待压力表上升至0.5公斤/公分2压力时,即放净冷气的指针降至0后,再关掉放气阀门,待温度表指针逐渐上升至1.2公斤/公分2后就开始保温45分钟后,慢慢下降指针至0,然后开盖冷却至常温,再移入接种箱等待接种。
      ②原种接种方法:先把已消毒好的北虫草液体原种培养基移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并把北虫草母种和接种勾,酒精灯,消毒棉等接种物也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工作服一起消毒。此时就开始在接种室开气化消毒剂,立即关闭所有门、窗、密闭消毒同时打开紫外线灯。待40min后,将烟雾放净,关闭紫外线灯,接种人员就可进行接种。接种的方法是,穿好工作服,打开超净工作台风机,点燃酒精灯,左手拿着母种试管对准火焰口,右手拿着铁勾在酒精灯火焰消毒3-5秒种后立即伸进母种试管内把菌种分成5-7段,再用左手迅速将纱布瓶盖打开,右手即把一段菌块勾入瓶内速将瓶盖按原样盖紧。第二瓶接种的方法随第一瓶一样同。
  当北虫草原种接好后,就迅速移入24-26℃恒温培养室里发菌培养。经过适宜的温度5-6天的发菌培养,栽培者要检查北虫草菌液的颜色为深棕色,瓶口闻有很浓的北虫草气味,就能辨别出菌种的优劣质量。如有发菌瓶内浓度低、气味臭,并有五颜六色的菌液,就是有杂菌污染的菌液,坚决不能用。如果用上去,待长出的不是北虫草,而是杂菌。培养可分,震荡培养,通氧培养。
五、北虫草栽培方法
(一)北虫草栽培模式
  北虫草的栽培技术关键是控温、控湿调节、消毒杀菌、精细管理等措施。根据北虫草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先进的设备,自动调控温、湿、光、气等各种生活条件。使至适应北虫草生长需要,不间断分批投料、发菌、出草、循环往复,一年四季不受气候影响都可栽培,只采头批草,栽培周期短,效率高,产量也很高,是工厂化生产模式,但投资成本大。
(二)北虫草栽培设施
北虫草栽培室内,大棚都可以栽培,要搭架子,散射光线很需要,床架要牢固,通风条件要好,有水电方便使用喷水加湿,调节光线,操作灵活,水泥地、沙地都可,门窗要大一点,并装有防蝇纱窗等设施。
(三)北虫草栽培具体技术
  1、北虫草栽培容器是广口罐头瓶或专用器皿,封盖可用封口膜,用皮套套紧。
  2、栽培种植北虫草培养基配方和消毒。①大米或小麦30克,选择无霉变高质量的,水量1:1.7~1.8比量。也可在水中加些营养液。封口膜封平,立即移放在高压杀菌锅内消毒。灭菌也可以用常压灭菌锅。
  3、当消毒培养基移放进高压灭菌锅内消毒时,压力表指针上升到0.5公斤/公分2时,立即打开放气阀,让压力表指针慢慢降至0时,说明放净冷气,然后关闭阀门,待锅内温度升至1.2公斤/公分2后,恒定保温1小时,再慢慢退温至0指针,(节省时间也可慢慢打开放气阀放气降压)并开盖冷却至常温等待接种。
(四)接种
  待温度降至30℃以下就可接种。其方法是将接种枪等器具,菌种,灭过菌的培养基放入接种室内,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气化消毒,按无杂菌要求进行接种。稀释后的菌种每瓶500ml可接种200瓶,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
(五)培养菌丝
菌瓶未搬进以前,先用杀菌剂将培养室彻底消毒,然后把已接好菌种的北虫草排放在牢固的架子上。在发菌阶段的前4-5天室温度控制在16-20℃之间,以后调整至18-22℃之间,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每天进行对流通气50-80min,可根据培养室内的实际情况调整。经过7-15天的培养,北虫草菌丝长满全瓶。再经过4-5天散射光的培养,使菌丝营养生长成熟,,同时挑净杂菌,继续做好清洁卫生防蝇工作。
(六)催蕾出子实体管理
   在催蕾出子座过程中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①每天散射光照不少于8小时,晚上还用日光照照射16小时;②室内温度20-22℃,夜里适当降低3-5℃。③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左右。④每天通气2-3次,每次通气20-40分钟,待菌丝由白色转为桔黄色后并陆续纽结成园丘状隆起原基,分秘黄色水珠,就进行做好长北虫草子座准备工作。
   出子座管理的温度,出子座前6-7天,室温控制在18-20℃,以后室温适当提高2℃,但不能超过25℃。②光线散射光要充足,但不能直射光照。③湿度提到85%。待北虫草平面突起形成小米粒原基时,要适当通气补充新鲜空气,但不揭瓶盖,可在瓶盖上刺孔5-8个(20号的针头),以利瓶内气体交换。待子座长出1公分长后。将室内湿度提高到90%左右。空间墙壁喷水以提高湿度。当北虫草子座长至1-2cm时,可补一次营养液,按照通风换气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15-20天后即可采收。
六 、北虫草采收、加工、储藏
  北虫草子座生长顶端出现圆头,或有许多小刺后,手触不光滑,头部出现龟裂状花纹,表面出现黄色粉末状物就可及时采收(大约长至6-10公分)。采收的方法是用摄子挟住子座根部一起拉出,剪根摘下。然后及时放在45-60℃烘干或摊晒,风干至含水份10%以后。再把北虫草整理平直装入聚乙稀食品袋中密封,置于低温,干燥,通风,暗光处贮藏。
七 、 北虫草栽培技术注意几个问题
      (一)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高质量品种。
      (二)栽培室要远离污染区域或畜禽场所。
      (三)各道工序要彻底消毒,严格无杂菌操作,各种杂菌要去掉。
      (四)发菌阶段要暗光或无光线发菌效果-好。
      (五)栽培北虫草是高科技产品,技术含量高,各种设备要齐全,尤其是控温器材要配备齐全,工艺操作要特别细心,认真。
      (六)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栽培清洁场所,做好防蝇技术措施,防止病虫害发生。
八  、基本综述
   1、野生冬虫夏草生长简介
   虫草原产于海拔3500米-4200米之间我国西北青海和西藏、新疆之间地带,还有云、贵、甘、川小部分地区20公分深的沃土中。即这种土有一种菌寄生在鳞翅类昆虫的幼虫体内,所以称之虫菌复合体。其实在秋季后,这种菌感染了幼虫后,这种幼虫不食也不死。到了初冬时,这种幼虫全身都得到菌丝体的生长后,虫体虽死但受菌体吸收营养后,菌丝生长特别旺盛,时值冬眠期,大量的菌丝营养聚集在虫咀口上。此时又到了三、四月期间,气温回升到15℃左右时,虫体上的菌丝体开始复苏达到营养生长高峰期,由虫口形成原基。由于气温不断升高,到五、六月期间,高原上的气温普遍达到20℃左右。这时候的虫体虫咀的顶端虫草原基在适宜的温湿度情况下,虫咀上的子座很快长大。到六月中旬后至七、八月间,成群结队的山民都上虫草产地挖掘。致使挖掘了虫草的土地大量的原有菌丝体和幼虫卵都遭受到腐烂或干燥,不再萌发生长繁殖。所以说,挖虫草很多,资源破坏越严重。致于冬虫夏草的虫营养好,还是草营养好。根据冬虫夏草的生长原理结合营养检验出数据结果,虫体营养差,草体营养高于虫体营养3-5倍,因为虫体营养通过大量菌丝吸收转化到虫咀后,长成草体(子座)后,那么虫已经成了躯壳,好象种了蘑菇一样的培养基已成为废料。所以冬虫夏草的虫体营养-少,草体(子座)营养-好。买虫草,没有虫更好,但没有草是不好的。
   2、问题的讨论
   北虫草的栽培技术经过十年来的反复研究实践已取得掌握了它的生长基本规律,多次获得了满意的产量,产品质量经省医科院质检所多次检验,各种药物营养成份接近和高于野生冬虫夏草含量指数。北虫草鲜草风味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可烹调成十多种美味佳肴的菜。经临床应用验证和中草药大辞典载述,北虫草可食药保健与冬虫夏草功效相同。还可开发成虫草口服液,虫草胶囊、虫草饮料、虫草糖浆等深加工有十二种营养保健食品。当今冬虫夏草由于我国大西北地区滥挖造成有限的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国内外对冬虫夏草食药应用越来越广泛,货源供不应求,价格非常昂贵,现在的冬虫夏草价格比上世纪七十年代高于1200倍以上。将来很有可能还要继续会无止境的涨价,如果再不采取行之有效措施继续滥挖,破坏冬虫夏草生长环境资源可能会遭到绝灭。所以说,研究开发人工栽培北虫草获得成功,并投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栽培,其营养药物成份已达到和超过野生冬虫夏草含量水平,可为广大人民群众代替非常昂贵价格的野生冬虫夏草保健补品,为开辟农村多种大农业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营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问题是北虫草食药用刚刚开始,传统历史都认为什么东西都是野生的好,陈旧的观念尚未打破,尽管北虫草药物和营养价值很高,权威检验测试机构检验出数据高于野生冬虫夏草营养含量的认定,但北虫草的认识还很幼稚,所以北虫草的应用科学知识推广普及有难度,栽培北虫草虽然技术比较稳定成熟,产品已局部上市,可是深加工还未跟上,所以要求台州各界有识人士共同关注研究、推广、深加工、销售北虫草综合配套系列化生产模式必须建立起来。
 

 
下一篇:[14-03-28] 北冬虫夏草的栽培技术
上一篇:[14-03-28] 航育系列太空种子
六安市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 Reserve 皖ICP备12001819号-2
qq:895510565 微博: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凤凰现代农业园区 联系电话:0564-3848110
培训咨询:158 0564 1988曾春桃老师 陈全勇 总经理手机:13955179088
关键词:食用菌培训|冬虫夏草加盟|无土栽培技术|石斛种植加盟|金线莲种植技术|蘑菇种植培训|羊肚菌种植培训|天麻种植培训|组培技术培训